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艺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1章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概述 | 第13-21页 |
1.1 胡金铨的成长经历 | 第13-15页 |
1.1.1 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3-14页 |
1.1.2 文人武侠的涵义 | 第14-15页 |
1.2 胡金铨的创作历程 | 第15-17页 |
1.2.1 早期电影创作的经历 | 第15-16页 |
1.2.2 进军武侠电影领域 | 第16-17页 |
1.3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特征 | 第17-21页 |
1.3.1 鲜明的历史特点 | 第18页 |
1.3.2 爱国主义为主题 | 第18-19页 |
1.3.3 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 第19页 |
1.3.4 独特的空间意识——客栈电影 | 第19-21页 |
第2章 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艺术思想 | 第21-36页 |
2.1 空间中家国情怀的思想表达 | 第22-28页 |
2.1.1 空间中平民之侠家国情怀的思想表达 | 第22-26页 |
2.1.2 空间中涉官之侠家国情怀的思想表达 | 第26-28页 |
2.2 佛教与道教思想在空间中的体现 | 第28-31页 |
2.2.1 佛教思想在空间中的体现 | 第28-30页 |
2.2.2 道教思想在空间中的体现 | 第30-31页 |
2.3 空间营造下关于人性的思考 | 第31-36页 |
2.3.1 空间营造下人性与权力欲望的博弈 | 第31-34页 |
2.3.2 空间营造下对人性的多元化认知 | 第34-36页 |
第3章 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艺术功能 | 第36-51页 |
3.1 空间叙事功能 | 第36-42页 |
3.1.1 场景空间的“视点”功能 | 第36-37页 |
3.1.2 场景空间的“动力”功能 | 第37-40页 |
3.1.3 场景空间的“线索”功能 | 第40-42页 |
3.2 空间修辞功能 | 第42-46页 |
3.2.1 呈现空间下的空间形象与空间修辞 | 第42-43页 |
3.2.2 空间形象的隐喻功能 | 第43-45页 |
3.2.3 空间形象的象征功能 | 第45-46页 |
3.3 空间审美功能 | 第46-51页 |
3.3.1 封闭空间的审美功能 | 第47-49页 |
3.3.2 开放空间的审美功能 | 第49-51页 |
第4章 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影响与启示 | 第51-56页 |
4.1 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1《新龙门客栈》受到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卧虎藏龙》受到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 胡金铨武侠电影空间的启示 | 第53-56页 |
4.2.1 空间塑造中发扬“工匠精神” | 第53-54页 |
4.2.2 空间中挖掘现实与传统的关系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