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第1章 唐山皮影的历史文脉与发展现状 | 第11-24页 |
1.1 唐山皮影的历史及传承 | 第11-12页 |
1.2 唐山皮影的区域人文特色 | 第12-13页 |
1.3 唐山皮影的民俗价值 | 第13-14页 |
1.4 唐山皮影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 第14-18页 |
1.4.1 唐山皮影人物造型的艺术特征 | 第15-17页 |
1.4.2 唐山皮影造型的表现形式 | 第17页 |
1.4.3 唐山皮影的造型表现特点 | 第17-18页 |
1.5 唐山皮影艺术的现状 | 第18-24页 |
1.5.1 唐山皮影艺术的局限性 | 第20-22页 |
1.5.2 皮影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唐山皮影元素对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 | 第24-35页 |
2.1 皮影造型元素的表现技法对动画角色的影响 | 第24-30页 |
2.1.1 雕刻技巧与艺术表现分析 | 第25-26页 |
2.1.2 皮影镂空技巧对动画造型的影响 | 第26页 |
2.1.3 皮影造型技巧对动画造型的影响 | 第26-28页 |
2.1.4 内容题材与面部表情的表现与分析 | 第28-29页 |
2.1.5 艺术功能的表现与分析 | 第29-30页 |
2.2 皮影造型元素与动画角色造型的关系 | 第30-31页 |
2.2.1 皮影服饰元素的基本特点 | 第30页 |
2.2.2 皮影服饰元素与角色造型的关系 | 第30-31页 |
2.3 皮影元素对动画造型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1 传统皮影戏的文化意义对动画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传统皮影的演出原理对动画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传统皮影中的民族元素对动画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3章 唐山皮影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 | 第35-44页 |
3.1 皮影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 第35-37页 |
3.1.1 皮影线条对动画造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2 皮影色彩对动画造型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皮影夸张表现形式与动画角色的关系 | 第37页 |
3.2 皮影元素和动画造型及动作的关系 | 第37-38页 |
3.2.1 皮影造型语言与动画造型的关系 | 第37-38页 |
3.2.2 皮影动作表现与动画造型的关系 | 第38页 |
3.3 皮影造型元素与动画角色表演的关系 | 第38-39页 |
3.3.1 皮影元素与现代动画角色表演的关系 | 第38-39页 |
3.4 皮影表演技巧与动画角色表演的关系 | 第39-44页 |
3.4.1 皮影的音效韵律与动画角色表现的关系 | 第39-40页 |
3.4.2 皮影的民族韵味与动画表演的关系 | 第40-41页 |
3.4.3 皮影的意境对动画表演中的作用 | 第41-43页 |
3.4.4 动画角色表演中融入皮影戏曲元素 | 第43-44页 |
第4章 唐山皮影元素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探究 | 第44-54页 |
4.1 皮影的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表演中的运用 | 第44-46页 |
4.1.1 皮影的形式美在动画角色表演中的运用 | 第44-45页 |
4.1.2 借鉴皮影元素来发展民族动画新的表现形式 | 第45-46页 |
4.2 皮影造型元素与动画的融合性分析 | 第46-48页 |
4.2.1 皮影与现代动画角色表演艺术的嫁接 | 第46-47页 |
4.2.2 动画造型表现形式上的皮影艺术元素 | 第47-48页 |
4.3 皮影造型元素和动画形式的借鉴及融合 | 第48-50页 |
4.3.1 皮影和动画表现形式的文化特点内涵分析 | 第48页 |
4.3.2 皮影与动漫衍生品设计价值重塑 | 第48-50页 |
4.4 皮影元素在动画造型中运用的前景 | 第50-52页 |
4.4.1 汲取民族艺术营养 | 第50页 |
4.4.2 动画民族化与时代结合的创新性 | 第50-52页 |
4.4.3 皮影元素在动画造型表现中的关系 | 第52页 |
4.5 课题毕业设计实践方案分析 | 第52-54页 |
4.5.1 以皮影造型元素为特点的卡通造型设计 | 第52-53页 |
4.5.2 动漫衍生品LED儿童安全保护提示灯专利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