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认知车联网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认知车联网 | 第16-24页 |
2.1 车辆自组织网络 | 第16-20页 |
2.1.1 车辆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2 IEEE 802.11p与IEEE 1609协议族 | 第17-19页 |
2.1.3 车辆自组织网络的研究挑战 | 第19-20页 |
2.2 认知车联网 | 第20-22页 |
2.2.1 认知车联网基本架构 | 第20-21页 |
2.2.2 认知车联网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2.3 车辆跟随模型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认知车联网模型及机会频谱接入机制 | 第24-32页 |
3.1 基于蜂窝上行频谱的认知车联网模型 | 第24-26页 |
3.1.1 基于蜂窝网络的公交车内WiFi系统 | 第24-25页 |
3.1.2 基于蜂窝上行频谱的认知车联网模型 | 第25-26页 |
3.2 频谱接入机制 | 第26-30页 |
3.2.1 基于信标功率门限的认知竞争协议 | 第27-28页 |
3.2.2 基于优先级的认知竞争协议 | 第28-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认知车联网传输机会分析 | 第32-50页 |
4.1 基于信标功率门限的认知车联网传输机会 | 第32-39页 |
4.1.1 认知阶段传输机会 | 第32-34页 |
4.1.2 竞争阶段传输机会 | 第34-36页 |
4.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4.2 基于优先级的认知车联网传输机会 | 第39-48页 |
4.2.1 基于传输距离等级的优先级划分 | 第39-40页 |
4.2.2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及转移概率 | 第40-43页 |
4.2.3 竞争接入机会 | 第43-46页 |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认知车联网传输容量分析 | 第50-58页 |
5.1 传输容量理论 | 第50-51页 |
5.2 认知车联网传输容量上下界分析 | 第51-54页 |
5.2.1 传输容量上下界条件 | 第51-52页 |
5.2.2 传输容量上下界推导分析 | 第52-54页 |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8-59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