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关于汽车被动安全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2.1 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法规关于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性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1.3.1 国外的法规对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性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1.3.2 国内法规对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性的要求 | 第16页 |
1.4 国内外对于商用车驾驶室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1 国外对于商用车驾驶室安全的研究情况 | 第16页 |
1.4.2 国内对于商用车驾驶室安全的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商用车正碰与后围穿透仿真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应用概述 | 第19-20页 |
2.2 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 | 第20-26页 |
2.2.1 动态显式有限元求解控制方程 | 第20-22页 |
2.2.2 空间有限元离散 | 第22-23页 |
2.2.3 显式中心差分算法 | 第23-24页 |
2.2.4 时间步长的控制 | 第24页 |
2.2.5 沙漏控制 | 第24-25页 |
2.2.6 接触类型 | 第25-26页 |
2.3 汽车碰撞仿真软件介绍 | 第26-28页 |
2.3.1 HyperMesh软件 | 第26-27页 |
2.3.2 LS-DYNA软件 | 第27页 |
2.3.3 HyperView软件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商用车有限元模型的创建 | 第29-40页 |
3.1 商用车有限元模型创建的方法和流程 | 第29-30页 |
3.1.1 商用车有限元模型创建的方法 | 第29页 |
3.1.2 商用车有限元模型创建的流程 | 第29-30页 |
3.2 商用车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1 几何模型的合理简化 | 第30-31页 |
3.2.2 CAD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3.3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3.3.1 几何模型检查与清理 | 第32页 |
3.3.2 单元类型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3.3.3 材料类型的选择 | 第33-34页 |
3.3.4 单位的协调 | 第34页 |
3.3.5 部件的联接 | 第34-35页 |
3.4 假人模型的构建 | 第35-36页 |
3.5 刚性墙的建立 | 第36-37页 |
3.6 载荷和约束及求解参数的设置 | 第37-38页 |
3.6.1 载荷和约束 | 第37页 |
3.6.2 求解参数的设置 | 第37-38页 |
3.7 钢管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8 最终建立的整车有限元模型 | 第3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商用车正面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4.1 系统能量分析 | 第40-41页 |
4.2 质量分析 | 第41-42页 |
4.3 整车变形分析 | 第42-43页 |
4.4 载货汽车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及传递情况 | 第43-45页 |
4.5 前围板入侵变形分析 | 第45-46页 |
4.6 B柱加速度分析 | 第46-47页 |
4.7 方向盘跳动入侵分析 | 第47-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商用车紧急制动时的后围穿透仿真分析 | 第49-58页 |
5.1 商用车紧急制动时的后围穿透模拟试验安排 | 第49-50页 |
5.2 第6组后围穿透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5.2.1 系统能量分析 | 第50-51页 |
5.2.2 整车变形分析 | 第51-53页 |
5.2.3 驾驶室后围穿透应力云图分析 | 第53-56页 |
5.3 商用车后围穿透仿真影响因素及其水平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