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研究 | 第9-18页 |
1.1 古代文献 | 第9-11页 |
1.1.1 病因病机 | 第9-10页 |
1.1.2 治则治法 | 第10-11页 |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第11页 |
1.3 针灸治疗概况 | 第11-14页 |
1.3.1 单一疗法 | 第11-13页 |
1.3.2 综合疗法 | 第13-14页 |
1.4 现代医学研究 | 第14-18页 |
1.4.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4.2 便秘的症状和危害 | 第15-16页 |
1.4.3 西药疗法 | 第16页 |
1.4.4 外科手术 | 第16-18页 |
2 临床研究 | 第18-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1.1 病例选择 | 第18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1 病例分组 | 第18-19页 |
2.2.2 治疗方法 | 第19页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第19-21页 |
2.3.1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2.3.2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9页 |
2.3.3 症状分级标准 | 第19-20页 |
2.3.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2.3.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4.1 两组间均衡性比较 | 第21页 |
2.4.2 临床疗效观察 | 第21-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3.1 穴位的选择 | 第24页 |
3.2 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3.3 疗效的分析 | 第25页 |
3.4 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探讨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附录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