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S | 第5页 |
第一章 茶叶抗HIV活性组(成)分的研究 | 第6-45页 |
一 前言 | 第6-28页 |
1. 艾滋病研究概况 | 第6-21页 |
1.1 HIV的结构 | 第6-7页 |
1.2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 第7-8页 |
1.3 艾滋病的诊断 | 第8-9页 |
1.4 抗HIV药物的作用靶点 | 第9页 |
1.5 FDA批准的抗HIV药物 | 第9-12页 |
1.6 天然来源的抗HIV化合物 | 第12-19页 |
1.7 其他 | 第19-21页 |
2. 茶叶研究概况 | 第21-27页 |
2.1 茶叶的化学成分 | 第21-22页 |
2.2 茶叶的药理作用 | 第22-27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28-43页 |
1. 茶叶抗HIV活性组(成)分的分离 | 第28-34页 |
1.1 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28页 |
1.2 提取与分离 | 第28-33页 |
1.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3-34页 |
2. 药理活性评价 | 第34-43页 |
2.1 药理模型及原理 | 第3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三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1. 结论 | 第43页 |
2.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二章 罗汉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45-53页 |
一 前言 | 第45-47页 |
1. 罗汉果研究概况 | 第45-46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6-47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1.1 材料 | 第4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1. 结果 | 第48-52页 |
1.1 对照皿菌落数测定结果 | 第48页 |
1.2 罗汉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抑菌试验的菌落数 | 第48-49页 |
1.3 罗汉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作用 | 第49-52页 |
2. 讨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附录一 TLC图 | 第59-60页 |
附录二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图谱 | 第60-63页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