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分子标记鉴别侧耳属10种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第一节 侧耳属概述第13-16页
        1 侧耳属的生物学地位及其分类第13页
        2 侧耳属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第13-16页
    第二节 侧耳属的分类研究进展第16-19页
        1 传统的分类研究第16页
        2 现代的分类研究第16-19页
    第三节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第19-27页
        1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第19-23页
        2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3-27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策略第27-29页
第二章 秀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29-50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1 供试菌株第29-30页
        2 培养基和试剂第30页
        3 菌丝培养第30页
        4 试剂仪器第30-31页
        5 CTAB法提取DNA第31-32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32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32-33页
        8 DNA检测第33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33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3-34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第34页
        12 转化第34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菌落PCR)第34页
        14 测序分析第34-35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第35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第35页
        17 数据分析第35-37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37-50页
        1 DNA质量第37页
        2 秀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37-43页
        3 SCAR标记的建立第43-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第三章 凤尾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50-59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1 供试菌株第50-51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51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51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51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51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51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51-52页
        8 DNA检测(同第二章)第52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52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52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52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52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52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52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52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52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52-53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53-59页
        1 凤尾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53-55页
        2 SCAR标记的建立第55-58页
        3 讨论第58-59页
第四章 高温平菇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59-69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1 供试菌株第59-60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60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60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60页
        5 CTAB法提取DNA第60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60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60-61页
        8 D NA检测第61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61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61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61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61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61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61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61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61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61-62页
    第二节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62-69页
        1 RAPD、ISSR、SRAP多态性第62-63页
        2 RAPD、ISSR、SRAP综合分析第63-64页
        3 SCAR标记的建立第64-67页
        4 讨论第67-69页
第五章 鲍鱼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69-80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1 供试菌株第69-70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70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70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70页
        5 CTAB法提取DNA第70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70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70-71页
        8 DNA检测第71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71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71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71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71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71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71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71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71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71-72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72-80页
        1 鲍鱼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72-76页
        2 SCAR标记的建立第76-78页
        3 讨论第78-80页
第六章 阿魏蘑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80-90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1 供试菌株第80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80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80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80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80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80-81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81-82页
        8.DNA检测(同第二章)第82页
        9.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82页
        10.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82页
        11.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82页
        12.转化(同第二章)第82页
        13.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82页
        14.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82页
        15.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82页
        16.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82页
        17.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82-83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83-90页
        1 阿魏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83-84页
        2 SCAR标记的建立第84-89页
        3 讨论第89-90页
第七章 小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90-101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90-94页
        1 供试菌株第90-91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91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91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91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91页
        6 RAPD、ISSR、SRAF引物第91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91-93页
        8 DNA检测(同第二章)第93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93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93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93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93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93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93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93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93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93-94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94-101页
        1 小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94-96页
        2 SCAR标记的建立第96-100页
        3 讨论第100-101页
第八章 杏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101-116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01-106页
        1 供试菌株第101-103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103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103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103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103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103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103-105页
        8 DNA检测(同第二章)第105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105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105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105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105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105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105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105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105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105-106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106-116页
        1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第106-108页
        2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第108-109页
        3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第109-111页
        4 RAPD,ISSR,SRAP的综合分析第111页
        5 杏鲍菇种质资源SCAR标记的建立第111-114页
        6 讨论第114-116页
第九章 榆黄蘑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116-130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16-120页
        1 供试菌株第116-117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117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117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117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117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117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117-119页
        8 DNA检测第119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119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119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119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119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119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119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119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119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119-120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120-130页
        1 ISSR-PCR扩增结果与分析第120-121页
        2 RAPD-PCR扩增结果与分析第121-123页
        3 SRAP-PCR扩增结果与分析第123-125页
        4 ISSR、RAPD、SRAP的综合分析第125页
        5 榆黄蘑种质资源SCAR标记的建立第125-128页
        6 讨论第128-130页
第十章 白灵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130-143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30-134页
        1 供试菌株第130-132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132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132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132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132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132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132-133页
        8 DNA检测(同第二章)第133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133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133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133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133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133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133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133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133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133-134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134-143页
        1 ISSR多态性第134-135页
        2 RAPD多态性第135-136页
        3 SRAP多态性第136-138页
        4 RAPD、ISSR、SRAP综合分析第138页
        5 SCAR标记的建立第138-141页
        6 讨论第141-143页
第十一章 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第143-164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43-154页
        1 供试菌株第143-152页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第152页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第152页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152页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第152页
        6 RAPD、ISSR、SRAP引物第152页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152-153页
        8 DNA检测(同第二章)第153页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第153页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第153页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第153页
        12 转化(同第二章)第153页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第153页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第153页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第153页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第153页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153-154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154-164页
        1 RAPD、ISSR、SRAP多态性第154-157页
        2 SCAR标记的建立第157-163页
        3 讨论第163-164页
第十二章 侧耳属种质资源近缘种种间SCAR初探第164-1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4-165页
    2 结果和分析第165-166页
    3 讨论第166-167页
第十三章 总结与展望第167-170页
    1 总结与分析第167-168页
    2 展望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8页
附图第178-254页
致谢第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VH性能分析及改进设计
下一篇: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