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壳聚糖/TiO2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8页
    1.1 前言第14页
    1.2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及危害第14-15页
    1.3 目前国内外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治理现状第15-17页
    1.4 生物吸附第17-21页
        1.4.1 生物吸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第17-18页
        1.4.2 分子印迹技术第18-19页
        1.4.3 壳聚糖分子印迹吸附剂第19-20页
        1.4.4 分子印迹吸附机理的研究第20-21页
    1.5 目前国内外有机物废水的污染及治理现状第21-22页
    1.6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废水第22-24页
        1.6.1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第22-23页
        1.6.2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第23-24页
    1.7 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机理第24-36页
        1.7.1 纳米二氧化钛性质及用途第24-25页
        1.7.2 光催化机理第25-27页
        1.7.3 纳米二氧化钛固定化第27-29页
        1.7.4 影响二氧化钛催化性能的因素第29-31页
        1.7.5 提高二氧化钛催化性能的方法第31-34页
        1.7.6 TiO_2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34-36页
    1.8 研究计划部分第36-37页
        1.8.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6-37页
        1.8.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37页
    1.9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8页
第二章 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树脂的制备第48-71页
    2.1 前言第48页
    2.2 实验方法第48-54页
        2.2.1 化学试剂第48-49页
        2.2.2 实验仪器第49页
        2.2.3 反应装置与实验方法第49-50页
        2.2.4 分析方法第50-51页
        2.2.5 树脂的制备方法第51页
        2.2.6 树脂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1-54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9页
        2.3.1 醋酸浓度对树脂降解的影响第54-55页
        2.3.2 固化液对树脂降解的影响第55-58页
        2.3.3 印迹浓度对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58-59页
        2.3.4 解吸条件对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59-61页
        2.3.5 二氧化钛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2.3.6 壳聚糖浓度对树脂制备的影响第63页
        2.3.7 交联条件对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63-65页
        2.3.8 致孔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65-66页
        2.3.9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66页
        2.3.10 降解和吸附性能的比较第66-67页
        2.3.11 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吸附剂红外谱图分析第67-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页
    本章符号表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三章 复合吸附树脂降解和吸附性能的研究第71-90页
    3.1 前言第71页
    3.2 实验方法第71-73页
        3.2.1 化学试剂第71页
        3.2.2 实验仪器第71-72页
        3.2.3 反应装置与实验方法第72页
        3.2.4 分析方法第72页
        3.2.5 树脂的制备方法第72页
        3.2.6 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吸附剂对不同离子的吸附第72页
        3.2.7 溶液的pH值对吸附降解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3.2.8 甲基橙初始浓度对树脂降解吸附性能的影响第73页
        3.2.9 Ni~(2+)初始浓度对树脂吸附降解性能的影响第73页
        3.2.10 批次试验第7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88页
        3.3.1 不同印迹离子对复合树脂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73-75页
        3.3.2 pH对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75-78页
        3.3.3 不同浓度甲基橙对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78-79页
        3.3.4 不同浓度Ni~(2+)对降解和吸附的影响第79-81页
        3.3.5 催化剂用量对吸附降解的影响第81-82页
        3.3.6 不同二氧化钛的比较第82页
        3.3.7 树脂的使用寿命第82-88页
    3.4 小结第88页
    本章符号表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第四章 铜离子对树脂降解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第90-105页
    4.1 前言第90页
    4.2 实验方法第90-92页
        4.2.1 化学试剂第90-91页
        4.2.2 实验仪器第91页
        4.2.3 反应装置与实验方法第91页
        4.2.4 分析方法第91-92页
        4.2.5 溶液中铜离子的存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2页
        4.2.6 反应过程中加入铜离子考察树脂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2页
        4.2.7 红外光谱分析第9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2-101页
        4.3.1 溶液中铜离子的存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2-94页
        4.3.2 低浓度铜离子存在下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4-95页
        4.3.3 较高浓度铜离子存在下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5-96页
        4.3.4 反应过程中加入铜离子考察树脂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96-98页
        4.3.5 红外光谱分析第98-101页
    4.4 小结第101-103页
    本章符号表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五章 银离子对树脂降解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第105-120页
    5.1 前言第105页
    5.2 实验方法第105-107页
        5.2.1 化学试剂第105-106页
        5.2.2 实验仪器第106页
        5.2.3 反应装置与实验方法第106页
        5.2.4 分析方法第106页
        5.2.5 溶液中银离子的存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106页
        5.2.6 含银的纳米颗粒的SEM表征第106-107页
        5.2.7 含银的纳米颗粒的SEM表征第107页
        5.2.8 树脂的红外谱图分析第107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7-118页
        5.3.1 溶液中甲基橙的存在对银离子吸附的影响第107-108页
        5.3.2 银离子存在时对树脂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第108-109页
        5.3.3 含银的纳米颗粒的表征第109-111页
        5.3.4 XPS表征第111-116页
        5.3.5 红外光谱分析第116-118页
    5.4 小结第118-119页
    本章符号表第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0页
第六章 金属离子的预负载对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第120-144页
    6.1 前言第120页
    6.2 实验方法第120-123页
        6.2.1 化学试剂第120-121页
        6.2.2 实验仪器第121页
        6.2.3 反应装置与实验方法第121页
        6.2.4 分析方法第121页
        6.2.5 Ag~+离子的预负载方法第121-122页
        6.2.6 Cu~(2+)离子的预负载方法第122页
        6.2.7 Ni~(2+)离子的预负载方法第122页
        6.2.8 Fe~(3+)离子的预负载方法第122页
        6.2.9 Pb~(2+)的预负载方法第122页
        6.2.10 预负载Ag~+、Ni~(2+)、Pb~(2+)等离子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的影响第122页
        6.2.11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的XPS表征及SEM表征第122页
        6.2.12 苋菜红和落日黄的分析方法第122-123页
        6.2.13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对苋菜红和落日黄第123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3-142页
        6.3.1 预负载银离子的树脂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第123-125页
        6.3.2 预负载镍离子的树脂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第125-126页
        6.3.3 预负载铜离子的树脂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第126-128页
        6.3.4 预负载铅离子的树脂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第128-129页
        6.3.5 Ag Ni共负载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第129-130页
        6.3.6 Fe离子负载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第130-131页
        6.3.7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后催化的动力学分析第131-133页
        6.3.8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的SEM表征第133-134页
        6.3.9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中的金属XPS分析第134-138页
        6.3.10 负载金属离子树脂中Ti元素的XPS分析第138-140页
        6.3.11 负载Ag、Ni离子对苋菜红(Amaranth)降解的影响第140-141页
        6.3.12 负载Ag离子树脂对落日黄(Sunset Yellow)降解的影响第141-142页
    6.4 小结第142-143页
    本章符号表第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44-148页
    7.1 结论第144-146页
    7.2 创新点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1,3-丙二醇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下一篇:涡旋脉冲式反应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