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0-24页 |
1.1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概念辨析 | 第10-13页 |
1.1.1 证明妨碍的概念分歧 | 第10-11页 |
1.1.2 区分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和行政、刑事诉讼证明妨碍 | 第11-13页 |
1.2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构成要件 | 第13-18页 |
1.2.1 主体构成要件 | 第13-15页 |
1.2.2 主观构成要件 | 第15-16页 |
1.2.3 客体构成要件 | 第16页 |
1.2.4 客观构成要件 | 第16-18页 |
1.3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之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1.3.1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之法理基础 | 第18-21页 |
1.3.2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之法律效果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域外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考察 | 第24-27页 |
2.1 德国证明妨碍制度的考察 | 第24-25页 |
2.2 我国台湾地区证明妨碍制度考察 | 第25页 |
2.3 美国证明妨碍制度考察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3.1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规定的法律法规 | 第27-29页 |
3.1.1《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3.1.2 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3.2 规制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9-34页 |
3.2.1 证明妨碍制度立法位阶低 | 第29页 |
3.2.2 欠缺原则性规定 | 第29-30页 |
3.2.3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构成要件涵盖内容不足 | 第30-31页 |
3.2.4 法条规定简陋,法律效果单一 | 第31-32页 |
3.2.5 对妨碍者权益保障的空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规制证明妨碍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4-44页 |
4.1 证明妨碍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34-35页 |
4.1.1 提高规制证明妨碍的法律位阶 | 第34页 |
4.1.2 确立原则性条款和免责事由 | 第34-35页 |
4.2 证明妨碍具体程序的规定 | 第35-37页 |
4.2.1 扩充证明妨碍的主体范围 | 第35-36页 |
4.2.2 规范证明妨碍的适用范围 | 第36-37页 |
4.3 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 | 第37-40页 |
4.3.1 私法制裁措施类型化 | 第37-38页 |
4.3.2 不同的情形可以相应的法律效果 | 第38-39页 |
4.3.3 以公法制裁为辅助 | 第39-40页 |
4.4 证明妨碍相关措施的完善 | 第40-44页 |
4.4.1 规定当事人的证据提出义务 | 第40-41页 |
4.4.2 完善证人作证制度 | 第41-42页 |
4.4.3 赋予法官相应的权利义务 | 第42页 |
4.4.4 逐步建立证明妨碍指导性案例 | 第42-43页 |
4.4.5 设立对妨碍行为人的权益保障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