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来源、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来源第9页
        1.1.2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3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第1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的理论分析第15-23页
    2.1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内涵第15-18页
        2.1.1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2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运行目标第16-17页
        2.1.3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基本特点第17-18页
    2.2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的基础理论第18-19页
        2.2.1 协同学理论第18页
        2.2.2 系统机制理论第18-19页
    2.3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的必要性第19-20页
        2.3.1 明确行政监督主体权责,提高监督合力的需要第19-20页
        2.3.2 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素质,提升监督科学性的需要第20页
        2.3.3 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独立性,提升行政监督权威的需要第20页
    2.4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的可行性第20-23页
        2.4.1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目标的共性符合协同生成机制的构建前提第20-21页
        2.4.2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无序状态为协同生成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契机第21页
        2.4.3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自愿配合为协同生成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关键条件第21-23页
第3章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构建第23-34页
    3.1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的生成动因第23-26页
        3.1.1 确定行政监督主体协同的目标第23页
        3.1.2 分析行政监督主体的运行现状第23-24页
        3.1.3 评估行政监督主体运行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以益阳市为例第24-26页
    3.2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的生成过程第26-30页
        3.2.1 识别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的机会,把握协同生成的突破第26-27页
        3.2.2 加强行政监督主体间协同信息沟通,提供协同生成的技术保障第27-28页
        3.2.3 促进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要素整合,展开协同生成的具体过程第28-29页
        3.2.4 选择管理行政监督多元主体协同的序参量,实现协同生成的关键步骤第29-30页
    3.3 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的生成结果第30-34页
        3.3.1 明确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结果反馈的作用第30-31页
        3.3.2 掌握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结果反馈的方法第31-32页
        3.3.3 验证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的运行第32-34页
第4章 优化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运行的对策第34-40页
    4.1 提升协同理念,营造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运行的氛围第34-36页
        4.1.1 激发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的责任意识第34页
        4.1.2 强化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的合作意识第34-35页
        4.1.3 营造行政监督多元主体协同的氛围第35-36页
    4.2 深化体制改革,设置行政监督多主体协同生成机制运行的组织结构第36-37页
        4.2.1 提升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的独立性第36页
        4.2.2 合理划分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的权责范围第36-37页
        4.2.3 提高行政监督多元主体的人员素质第37页
    4.3 搭建协同平台,提供行政监督主体协同生成机制运行的外部保障第37-40页
        4.3.1 搭建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的信息共享平台第37-38页
        4.3.2 搭建行政监督多元主体协同的经费流通平台第38-39页
        4.3.3 搭建行政监督多元主体协同的激励平台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量程轮廓测量传感器误差分析与补偿
下一篇:城市社区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