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公路洪水灾害防治 | 第11-12页 |
| 1.2.2 风险评价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洪水灾害风险 | 第17-25页 |
| 2.1 洪水风险的基本特性 | 第17-19页 |
| 2.2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 第19-20页 |
| 2.3 公路洪水灾害 | 第20-22页 |
| 2.3.1 洪水灾害类型 | 第20页 |
| 2.3.2 公路洪水灾害类型 | 第20-21页 |
| 2.3.3 沿河公路洪水灾害 | 第21-22页 |
| 2.4 公路洪水灾害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 2.4.1 降雨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 第22页 |
| 2.4.2 地形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 第22页 |
| 2.4.3 水系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4.4 公路工程本身的影响 | 第23页 |
| 2.4.5 防洪工程对洪水灾害的作用 | 第23-24页 |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25-40页 |
| 3.1 概述 | 第25-27页 |
| 3.1.1 危险性 | 第25页 |
| 3.1.2 危险性分析 | 第25-26页 |
| 3.1.3 危险性评价 | 第26-27页 |
| 3.2 危险性评价模型 | 第27-29页 |
| 3.2.1 各种评价模型优缺点分析 | 第27-28页 |
| 3.2.2 危险性评价模型推荐 | 第28-29页 |
| 3.3 危险性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 3.3.1 气象因素 | 第29页 |
| 3.3.2 下垫面因素 | 第29-30页 |
| 3.3.3 人类的影响程度 | 第30页 |
| 3.4 评价指标因子的选择与分级 | 第30-33页 |
| 3.4.1 气象指标 | 第30-31页 |
| 3.4.2 下垫面指标 | 第31-33页 |
| 3.5 权重的确定 | 第33-38页 |
| 3.5.1 常用的权重方法 | 第33-34页 |
| 3.5.2 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34-35页 |
| 3.5.3 权重推荐方法 | 第35-36页 |
| 3.5.4 权重的确定 | 第36-38页 |
| 3.6 危险性评价 | 第38-39页 |
| 3.7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公路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 第40-58页 |
| 4.1 易损性概述 | 第40页 |
| 4.2 易损性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 4.2.1 公路的自身属性 | 第40-41页 |
| 4.2.2 区域灾害管理能力 | 第41-43页 |
| 4.2.3 区域财产分布 | 第43页 |
| 4.3 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原则 | 第43-47页 |
| 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44页 |
| 4.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4-45页 |
| 4.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47页 |
| 4.4 评价指标的分级与出图 | 第47-53页 |
| 4.4.1 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 4.4.2 区域公路等级分级与出图 | 第48-50页 |
| 4.4.3 路网密度分级与出图 | 第50-52页 |
| 4.4.4 区域单位面积路产分级与出图 | 第52-53页 |
| 4.5 易损性评价 | 第53-56页 |
| 4.5.1 易损性评价模型 | 第53-54页 |
| 4.5.2 易损性评价 | 第54-56页 |
| 4.6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风险评价 | 第58-67页 |
| 5.1 评价模型 | 第58-60页 |
| 5.2 基于 GIS 进行风险评价 | 第60-64页 |
| 5.2.1 风险评价 | 第60-62页 |
| 5.2.2 风险分级 | 第62-64页 |
| 5.3 风险处置对策 | 第64-66页 |
| 5.3.1 风险轻微的地区 | 第64页 |
| 5.3.2 风险中等地区 | 第64-65页 |
| 5.3.3 风险严重的地区 | 第65页 |
| 5.3.4 风险极严重的地区 | 第65-66页 |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67-69页 |
| 1.主要结论 | 第67页 |
| 2.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