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一)国外现状 | 第10页 |
| (二)国内现状 | 第10-12页 |
| 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诠释 | 第14-19页 |
| (一)土地储备制度界定 | 第14-15页 |
| (二)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种类及特性 | 第15-19页 |
| 1.土地回收的处罚性和期限性 | 第15-16页 |
| 2.土地征收的公益性和补偿性 | 第16-17页 |
| 3.土地置换的全面性 | 第17-19页 |
| 二、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27页 |
| (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法律现状 | 第19-20页 |
| (二)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共存的问题 | 第20-22页 |
| 1.政府角色冲突 | 第20页 |
| 2.监督主体缺失 | 第20-21页 |
| 3.融资渠道单一 | 第21-22页 |
| 4.增量土地集中过度 | 第22页 |
| (三)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特有的问题 | 第22-27页 |
| 1.土地回收处罚性过强及期满续期标准模糊 | 第22-24页 |
| 2.土地征收未界定公共利益及补偿标准低 | 第24-26页 |
| 3.土地置换的全面性不利于保护农用地 | 第26-27页 |
| 三、可供借鉴的域外典型国家相关制度经验举隅 | 第27-32页 |
| (一)澳大利亚专门化的土地管理机关 | 第27-28页 |
| (二)英国公益用地的强制购买制度 | 第28-29页 |
| (三)美国发达的融资模式 | 第29-30页 |
| (四)日本严格保护农用地 | 第30-32页 |
| 四、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的法律思考 | 第32-40页 |
| (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共存问题的完善建议 | 第32-35页 |
| 1.扮演好双重角色 | 第32-33页 |
| 2.建立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 3.发挥土地资本市场的作用 | 第34-35页 |
| 4.限制增量土地的集中 | 第35页 |
| (二)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下集中行为特有问题的完善建议 | 第35-40页 |
| 1.土地回收适当考虑其他债权人利益及确定续期标准 | 第35-36页 |
| 2.土地征收界定公共利益及完善补偿制度 | 第36-38页 |
| 3.土地置换注重保护农用地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