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勐腊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21页
        1.2.1 关于主体功能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3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第16-21页
        1.2.4 小结第21页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1-22页
        1.3.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3.2 创新点第22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5-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5-28页
        2.1.1 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5-26页
        2.1.2 生态文明第26页
        2.1.3 社会经济发展第26-28页
    2.2 相关理论第28-29页
        2.2.1 人地关系和谐论第28页
        2.2.2 主体功能区理论第28页
        2.2.3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第28-29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页
3.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9-47页
    3.1 重点生态功能区概况第30页
    3.2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第30-31页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研究第31-32页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47页
        3.4.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2-33页
        3.4.2 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第33-37页
        3.4.3 评价指标的说明第37-47页
4.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第47-53页
    4.1 数据的收集第47页
    4.2 数据的处理第47-48页
    4.3 权重的确定第48-53页
        4.3.1 指标的灰色层次分析法研究第49-51页
        4.3.2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排序第51-53页
    4.4 综合评价第53页
5. 案例研究第53-69页
    5.1 勐腊县概况第53-59页
        5.1.1 地理位置第53-54页
        5.1.2 自然概况第54-56页
        5.1.3 社会经济概况第56-59页
    5.2 指标相关性分析第59-60页
    5.3 勐腊县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第60-67页
        5.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60-63页
        5.3.2 数据分析第63-67页
    5.4 对策及建议第67-69页
        5.4.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67-68页
        5.4.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第68页
        5.4.3 加快体制机制建设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附录第72-93页
    附录1:勐腊县2008-2013年原始数据第72-74页
    附录2:指标筛选相关系数表第74-76页
    附录3:灰色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专家打分表第76-80页
    附录4:汇总各层次灰色判断矩阵第80-83页
    附录5:灰色判断矩阵白化值第83-86页
    附录6:层次单排序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86-90页
    附录7: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90-92页
    附录8:调查问卷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点、线、面层次的干线公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指标分析
下一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水平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