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21页 |
1.1 本文的选题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任务 | 第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 | 第8页 |
1.4 论文语料的择定与相关材料介绍 | 第8-11页 |
1.5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1.5.1 汉以后《周礼》及《周礼注》研究资料概观 | 第11-12页 |
1.5.2《周礼》复音词研究概观 | 第12-13页 |
1.5.3《周礼》复音词郑注研究及其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5.4 郑玄之前关于复音词的关注和探讨 | 第15-18页 |
1.5.5 关于复音词判定方法的综述 | 第18-21页 |
第2章《周礼》复音词概观 | 第21-30页 |
2.1《周礼》复音词的判定原则和提取过程 | 第21-23页 |
2.2《周礼》复音词的类型 | 第23-30页 |
2.2.1 《周礼》复音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 第23页 |
2.2.2 《周礼》复音词的构词法分类 | 第23-26页 |
2.2.3 《周礼》复音词的音节分类 | 第26页 |
2.2.4 《周礼》复音词的词义分类 | 第26-30页 |
第3章《周礼》复音词郑注考察 | 第30-77页 |
3.1 郑玄未注释的《周礼》复音词及未注释的原因 | 第30-31页 |
3.2 郑玄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 | 第31-74页 |
3.2.1 郑玄对《周礼》合成词的注释 | 第34-71页 |
3.2.1.1 郑玄对复合式复音词的注释 | 第35-64页 |
3.2.1.1.1 郑玄对偏正式复合词的注释 | 第35-45页 |
3.2.1.1.2 郑玄对联合式复合词的注释 | 第45-54页 |
3.2.1.1.3 郑玄对补充式复合词的注释 | 第54-56页 |
3.2.1.1.4 郑玄对表述式复合词的注释 | 第56-60页 |
3.2.1.1.5 郑玄对支配式复合词的注释 | 第60-64页 |
3.2.1.2 郑玄对附加式复音词的注释 | 第64-71页 |
3.2.2 郑玄对《周礼》复音单纯词的注释 | 第71-74页 |
3.3 小结 | 第74-77页 |
第4章 《周礼》复音词郑注所引前人注释 | 第77-95页 |
4.1 郑玄所引杜子春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 | 第77-81页 |
4.1.1 杜子春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概观 | 第77-80页 |
4.1.2 郑玄对杜子春《周礼》复音词注释的继承 | 第80-81页 |
4.2 郑玄所引郑兴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 | 第81-84页 |
4.2.1 郑兴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概观 | 第82-84页 |
4.2.2 郑玄对郑兴《周礼》复音词注释的继承 | 第84页 |
4.3 郑玄所引郑众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 | 第84-93页 |
4.3.1 郑众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概观 | 第85-88页 |
4.3.2 郑玄对郑众《周礼》复音词注释的继承 | 第88-93页 |
4.4 郑玄所引其他人对《周礼》复音词的注释 | 第93-94页 |
4.5 小结 | 第94-95页 |
第5章 《周礼》复音词郑注总结 | 第95-111页 |
5.1 郑玄对复音词的认识观念 | 第95-96页 |
5.2 郑玄注释《周礼》复音词的内容 | 第96-98页 |
5.3 郑玄注释《周礼》复音词的形式 | 第98-100页 |
5.4 郑玄注释《周礼》复音词的方式 | 第100-101页 |
5.5 郑玄对《周礼》复音词内部结构关系的揭示 | 第101-105页 |
5.6 郑玄《周礼》复音词训释的几个特点 | 第105-109页 |
5.7 郑玄对前人复音词注释的继承 | 第109-111页 |
附表 1 《周礼》复音词总表 | 第111-124页 |
附表 2 郑玄未注释的《周礼》复音词表 | 第124-129页 |
附表 3 《周礼》偏正式复合名词郑注分析表 | 第129-235页 |
附表 4 《周礼》偏正式复合动词郑注分析表 | 第235-242页 |
附表 5 《周礼》联合式复合名词郑注分析表 | 第242-252页 |
附表 6 《周礼》表述式复合名词郑注分析表 | 第252-254页 |
附表 7 《周礼》支配式复合名词郑注分析表 | 第254-261页 |
附表 8 《周礼》复音词郑玄所引杜子春注释分析表 | 第261-268页 |
附表 9 《周礼》复音词郑玄所引郑众注释分析表 | 第268-29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95-302页 |
致谢 | 第302-3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