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不饱和脂烃论文

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催化裂化/裂解增产丙烯技术第12-18页
        1.1.1 国外催化裂化增产丙烯技术第12-14页
        1.1.2 国内催化裂化增产丙烯技术第14-18页
    1.2 催化裂化/裂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1 集总理论第18-19页
        1.2.2 催化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第19-20页
        1.2.3 催化裂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第20-22页
    1.3 本文研究任务第22-23页
第二章 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反应规律第23-32页
    2.1 反应条件对重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第23-29页
        2.1.1 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24-25页
        2.1.2 停留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25-27页
        2.1.3 剂油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27-29页
    2.2 重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实验室模拟结果第29-31页
    2.3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大庆常渣催化裂解增产丙烯动力学模型第32-53页
    3.1 模型的建立第32-36页
        3.1.1 物理模型第32-34页
        3.1.2 数学模型第34-36页
    3.2 参数求取第36-38页
        3.2.1 子模型划分第36-38页
        3.2.2 参数估计结果第38页
    3.3 模型验证第38-39页
    3.4 模型的应用第39-52页
        3.4.1 温度和停留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39-44页
        3.4.2 不同转化率下的产物分布和选择性第44-48页
        3.4.3 回炼 C4对丙烯和乙烯产率的影响第48页
        3.4.4 TMP 工艺切割点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48-52页
    3.5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重油催化裂解组合进料局部热平衡计算第53-72页
    4.1 虚拟组分的划分第53-55页
    4.2 各组分物性计算第55-62页
    4.3 反应热的计算第62-64页
    4.4 组合进料配比关系的计算第64-70页
        4.4.1 混合 C_4与原料油组合进料第65-68页
        4.4.2 粗汽油与回炼油组合进料第68-70页
    4.5 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TMP 工业化试验结果及优化改进第72-108页
    5.1 工业化试验概况第72-80页
        5.1.1 全装置物料平衡第72-73页
        5.1.2 原料和催化剂性质第73-74页
        5.1.3 工业试验标定核算结果第74-80页
    5.2 催化裂解动力学模型的工业校正第80-85页
        5.2.1 反应温度校正第80-82页
        5.2.2 催化剂校正第82-83页
        5.2.3 装置因数第83-85页
        5.2.4 工业校正后动力学模型的简单应用第85页
    5.3 低操作压力吸收稳定系统流程优化第85-107页
        5.3.1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方法及基础数据第86-93页
        5.3.2 吸收稳定-气分联合装置流程优化依据第93-99页
        5.3.3 吸收稳定-气分联合装置常规分离序列第99-100页
        5.3.4 吸收稳定-气分联合装置改进后分离序列第100-103页
        5.3.5 低压吸收稳定系统模拟结果第103-107页
    5.4 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油机电动压气机叶轮结构优化
下一篇:miR-197与IL6/STAT3信号通路相互调控在肝癌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