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洋甘菊EβF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文献综述第9-18页
    1 洋甘菊简介第9-10页
        1.1 洋甘菊的生物学特性第9页
        1.2 洋甘菊的活性成分研究第9页
        1.3 洋甘菊的生物活性研究第9-10页
    2 植物倍半萜研究进展第10-13页
        2.1 萜类化合物概述第10-11页
        2.2 倍半萜化合物作用第11-12页
        2.3 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第12-13页
    3 倍半萜合酶研究进展第13-15页
        3.1 倍半萜合酶的克隆第13-14页
        3.2 倍半萜合酶的表达与调控第14-15页
            3.2.1 倍半萜合酶的多样性第14页
            3.2.2 诱导表达特性第14页
            3.2.3 时空表达特性第14-15页
    4 (E)-β-法尼烯研究进展第15-16页
    5 茉莉酸甲酯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第16-18页
引言第18-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1 实验材料第19页
        1.1 植物材料第19页
        1.2 菌株和载体第19页
    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9-20页
        2.1 实验试剂第19页
        2.2 实验仪器第19-20页
    3 实验方法第20-29页
        3.1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20页
        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0页
        3.3 Mr-βFS基因部分序列获得第20-22页
            3.3.1 简并引物设计第20-21页
            3.3.2 部分片段的扩增第21页
            3.3.3 PCR产物目的片段胶回收第21-22页
            3.3.4 目的片段的连接第22页
            3.3.5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22页
            3.3.6 菌落PCR鉴定第22页
        3.4 βFS基因RACE扩全长第22-23页
            3.4.1 RACE引物设计第22页
            3.4.2 RACE-Ready cDNA的准备第22-23页
            3.4.3 3’端RACE第23页
            3.4.4 5’端RACE第23页
        3.5 βFS基因序列拼接第23页
        3.6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24页
        3.7 洋甘菊βFS原核表达第24-26页
            3.7.1 引物设计及PCR特异性扩增第24页
            3.7.2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24页
            3.7.3 双酶切第24-25页
            3.7.4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第25页
            3.7.5 表达菌株的转化第25页
            3.7.6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25-26页
            3.7.7 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26页
        3.8 酶活检测第26-27页
            3.8.1 体外酶促反应体系建立第26页
            3.8.2 气质联用(GC-MS)检测第26-27页
        3.9 qRT-PCR分析洋甘菊βFS在不同器官的表达量第27页
        3.10 MeJA诱导对洋甘菊叶片中萜类含量的影响第27-29页
            3.10.1 外源MeJA的喷施第27页
            3.10.2 植物萜类提取第27-28页
            3.10.3 挥发物成分分析第28-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42页
    1 洋甘菊βFS基因的克隆第29-30页
        1.1 洋甘菊总RNA的鉴定第29页
        1.2 βFS基因部分片段扩增和RACE扩全长第29-30页
    2 βFS基因序列生物学信息分析第30-35页
        2.1 βFS基因序列特征第30-32页
        2.2 Mr-βFS同源性分析第32-33页
        2.3 Mr-βFS系统进化树的建立和分析第33-35页
    3 pET-28a-βFS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35-36页
    4 酶活测定第36页
    5 洋甘菊βFS基因的qRT-PCR分析第36-37页
    6 MeJA处理对洋甘菊挥发性萜类积累的影响第37-42页
        6.1 叶片中βFS基因的qRT-PCR分析第38页
        6.2 叶片中萜类物质的定性分析第38-39页
        6.3 叶片中萜类物质的定量分析第39-42页
讨论第42-45页
    1 洋甘菊EβF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42页
    2 洋甘菊βFS的原核表达及酶活测定第42-43页
    3 βFS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第43页
    4 MeJA对洋甘菊叶片挥发性萜类的调控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附录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介第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vBD2在毕赤酵母中的组成型表达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下一篇:COMPASS-like复合物调控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