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癫痫疾病的概述 | 第13-14页 |
1.1.1 癫痫疾病的危害性 | 第13页 |
1.1.2 癫痫病与神经细胞死亡 | 第13-14页 |
1.2 突触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 第14-22页 |
1.2.1 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功能特征与结构 | 第14-16页 |
1.2.2 突触与学习和记忆 | 第16页 |
1.2.3 肌动蛋白(F-actin)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BPs) | 第16-18页 |
1.2.4 稳定 F-actin 可塑性和短时程可塑性 | 第18-20页 |
1.2.5 稳定 F-actin 可塑性和长时程可塑性 | 第20-2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实验动物 | 第23-24页 |
2.4 实验试剂配制 | 第24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5.1 匹鲁卡品癫痫持续状态后模型 | 第24-25页 |
2.5.2 标本制备 | 第25页 |
2.5.3 Nissl 染色 | 第25-26页 |
2.5.4 TUNEL 染色 | 第26页 |
2.5.5 F-actin 标记 | 第26页 |
2.5.6 Calbindin D28K、synapsin I、GFAP 和 Iba-1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6-27页 |
2.5.7 双重荧光染色 | 第27-28页 |
2.6 匹鲁卡品体外模型中 F-actin 的变化 | 第28-29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29-31页 |
2.7.1 激光共聚焦扫描与图像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1-47页 |
3.1 ICR 小鼠匹鲁卡品 SE 后模型 | 第31-32页 |
3.2 匹鲁卡品 SE 后神经元的损伤 | 第32-35页 |
3.3 匹鲁卡品诱导 SE 后海马 F-actin 的时间变化 | 第35-41页 |
3.4 F-actin 在海马细胞中的定位 | 第41-42页 |
3.5 匹鲁卡品 SE 后胶质细胞的变化 | 第42-45页 |
3.6 匹鲁卡品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内 F-actin 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5页 |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