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2 问题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3页 |
2.1 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页 |
2.1.2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 第15-16页 |
2.1.3 思维心理学理论 | 第16页 |
2.2 问题教学法的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2.2.1 问题教学法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问题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 第17-21页 |
2.2.4 问题教学法的分类 | 第21-23页 |
3 高中化学概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8页 |
3.1 高中化学概念的定义 | 第23页 |
3.2 高中化学学习概念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3.3 高中化学概念的分类及特点 | 第24-28页 |
3.3.1 “实验术语”概念 | 第24-25页 |
3.3.2 “物质计量”概念 | 第25页 |
3.3.3 “反应类型”概念 | 第25-26页 |
3.3.4 “反应原理”概念 | 第26页 |
3.3.5 “物质组成”概念 | 第26页 |
3.3.6 “物质结构”概念 | 第26-27页 |
3.3.7 “物质性质”概念 | 第27-28页 |
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 第28-45页 |
4.1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第28-31页 |
4.2 “物质的分类”教学案例 | 第31-35页 |
4.3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第35-38页 |
4.4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第38-41页 |
4.5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第41-45页 |
5 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45-49页 |
5.1 被试者的选定 | 第45页 |
5.2 实验因素的控制 | 第45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5.4 实验效果与结论 | 第45-49页 |
5.4.1 测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5.4.2 学生课后访谈分析 | 第47-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