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监督及其机制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农村基层组织 | 第17页 |
2.1.2 公共财政 | 第17页 |
2.1.3 农村财政 | 第17页 |
2.1.4 财政监督 | 第17-18页 |
2.1.5 机制 | 第18页 |
2.2 基本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第19页 |
2.2.3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9页 |
2.2.4 市场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3 福建省南平市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监督制度的实施概况 | 第21-29页 |
3.1 南平市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监督制度的演化历程 | 第21-23页 |
3.1.1 1949—1978年 | 第21页 |
3.1.2 1978—1993年 | 第21页 |
3.1.3 1993年至今 | 第21-23页 |
3.2 南平市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监督制度的实施现状及评价 | 第23-29页 |
3.2.1 实施现状 | 第23-25页 |
3.2.2 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25页 |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9页 |
4 成功的监管经验分析及其借鉴:基于两个典型案例 | 第29-34页 |
4.1 案例选择说明 | 第29页 |
4.2 西芹村“三资”管理制度 | 第29-31页 |
4.3 布墩村“六要”群众工作法 | 第31-33页 |
4.4 案例评析 | 第33-34页 |
5 完善南平市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4-43页 |
5.1 明确监督机制的目标、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 第34-37页 |
5.1.1 确定监督机制的目标 | 第34-35页 |
5.1.2 完善监督机制的原则 | 第35-36页 |
5.1.3 明确监督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5.2 完善监督机制的策略及建议 | 第37-43页 |
5.2.1 营造环境机制 | 第37-38页 |
5.2.2 健全管理机制 | 第38-40页 |
5.2.3 规范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5.2.4 完善保障机制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