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1.6 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6.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页 |
1.6.2 布鲁纳的发现教育理论 | 第13页 |
1.6.3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 第13-14页 |
1.6.4 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自制教具的理论研究 | 第15-20页 |
2.1 自制教具的定义 | 第15页 |
2.2 自制教具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1 自制教具具有启发性 | 第15页 |
2.2.2 自制教具具有经济性 | 第15页 |
2.2.3 自制教具具有安全可靠性 | 第15页 |
2.2.4 自制教具具有可观性 | 第15页 |
2.2.5 自制教具具有灵活性 | 第15页 |
2.2.6 自制教具具有多样性 | 第15-16页 |
2.2.7 自制教具具有针对性 | 第16页 |
2.3 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作用 | 第16-18页 |
2.3.1 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16页 |
2.3.2 自制教具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 第16-17页 |
2.3.3 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教师职业情感,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 第17页 |
2.3.4 自制教具有利于弥补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 | 第17-18页 |
2.3.5 学生参与自制教具的设计能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18页 |
2.4 自制教具对制作者、选材、设计制作的要求 | 第18-20页 |
2.4.1 对制作者的要求 | 第18-19页 |
2.4.2 对选材的要求 | 第19页 |
2.4.3 对设计制作的要求 | 第19-20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案例 | 第20-27页 |
3.1 激光扫描法简谐振动正弦曲线演示仪 | 第20-22页 |
3.1.1 制作背景 | 第20页 |
3.1.2 实验原理 | 第20-21页 |
3.1.3 演示效果 | 第21页 |
3.1.4 教学应用 | 第21-22页 |
3.2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装置 | 第22-24页 |
3.2.1 制作背景 | 第22页 |
3.2.2 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3.2.3 演示效果 | 第23页 |
3.2.4 教学应用 | 第23-24页 |
3.3 多功能楞次定律演示仪 | 第24-27页 |
3.3.1 制作背景 | 第24页 |
3.3.2 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3.3.3 演示效果 | 第25页 |
3.3.4 教学应用 | 第25-27页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教学的实践探究 | 第27-41页 |
4.1 实验对象的确定 | 第27页 |
4.2 实验的具体过程 | 第27页 |
4.3 自制教具教学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 第27-32页 |
4.3.1 教材分析 | 第27页 |
4.3.2 学情分析 | 第27-28页 |
4.3.3 三维教学目标 | 第28页 |
4.3.4 教法与学法 | 第28页 |
4.3.5 教学过程 | 第28-32页 |
4.3.6 教学反思 | 第32页 |
4.4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开展教学的效果统计与分析 | 第32-41页 |
4.4.1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量表分析 | 第32-35页 |
4.4.2 高中物理实际课堂中自制教具的制作使用情况及重要性调查量表分析 | 第35-37页 |
4.4.3 运用自制教具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调查量表分析 | 第37-39页 |
4.4.4 课后访谈内容记录和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5.1 总结 | 第41页 |
5.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A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调查表 | 第43-44页 |
附录B 高中物理实际课堂中自制教具的制作使用情况及重要性调查表 | 第44-45页 |
附录C 运用自制教具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调查表 | 第45-46页 |
附录D 课后访谈内容整理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