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高含固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组分转化及特性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第10-12页
        1.1.1 污泥的来源及组成第10-11页
        1.1.2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第11-12页
    1.2 厌氧消化第12-17页
        1.2.1 厌氧消化的机理第12-14页
        1.2.2 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第14-17页
    1.3 厌氧消化工艺第17-18页
        1.3.1 两相厌氧消化第17页
        1.3.2 高负荷厌氧消化第17-18页
    1.4 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预处理方法第18-22页
        1.4.1 生物法第19页
        1.4.2 化学法第19-20页
        1.4.3 物理法第20-21页
        1.4.4 两相厌氧消化研究进展第21-22页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1.5.1 课题来源第22页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2 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第23-29页
    2.1 研究内容第23页
    2.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3 污泥来源及性质第24页
    2.4 试验方法第24-25页
        2.4.1 温度对高含固污泥破胞及消化特性的研究第24-25页
        2.4.2 高含固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组分转化及特性分析第25页
    2.5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25-27页
        2.5.1 相关项目的测定步骤第25页
        2.5.2 水解率的计算公式第25-26页
        2.5.3 VFA测定第26页
        2.5.4 气体组分分析第26-27页
    2.6 试验装置与仪器第27-29页
        2.6.1 产酸相试验装置第27-28页
        2.6.2 厌氧消化试验装置第28页
        2.6.3 试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第28-29页
3 温度对高含固污泥破胞及水解产酸特性的研究第29-40页
    3.1 高含固剩余污泥水解产酸预处理过程中的组分转化路径第29页
    3.2 温度对高含固有机物溶出效果的影响第29-32页
        3.2.1 温度对剩余污泥固体减量化的作用第29-31页
        3.2.2 温度对COD溶出的影响第31-32页
    3.3 对有机物溶出的影响第32-36页
        3.3.1 对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溶解的影响第32-33页
        3.3.2 VFA的生成第33-34页
        3.3.3 不同温度以及HRT条件下的气体生成第34-36页
    3.4 碳、氮、磷物质的转化第36-39页
        3.4.1 碳的转化第36-37页
        3.4.2 氮的转化第37-38页
        3.4.3 磷的转化第38-39页
    3.5 结论第39-40页
4 高含固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组分转化及特性第40-49页
    4.1 高含固剩余污泥在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组分转化路径第40-41页
    4.2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的启动第41-42页
    4.3 产气状况及特性第42-43页
    4.4 消化液指标分析第43-44页
    4.5 碳转化第44-46页
    4.6 氮转化第46-47页
    4.7 磷转化第47页
    4.8 小结第47-49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模型的建立与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站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以西安地铁A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