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教育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4-16页
2 网络环境与危机教育相关理论概述第16-21页
    2.1 网络环境与危机教育的概念第16-17页
        2.1.1 网络与网络环境第16-17页
        2.1.2 危机、危机教育第17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17-21页
        2.2.1 高等教育理论第17-18页
        2.2.2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第18-19页
        2.2.3 危机管理 4R模式第19-21页
3 高校危机教育的内容与主要方式第21-26页
    3.1 高校危机教育的含义第21页
    3.2 高校危机教育的内容第21-24页
        3.2.1 危机意识教育第21-22页
        3.2.2 危机应对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第22页
        3.2.3 心理健康教育第22-23页
        3.2.4 法律与纪律教育第23页
        3.2.5 社会责任感教育第23-24页
    3.3 危机教育的主要方式第24-26页
        3.3.1 抓好课堂教育第24页
        3.3.2 开展心理辅导第24-25页
        3.3.3 开展宣传教育第25页
        3.3.4 推进实践教育第25-26页
4 我国高校危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4.1 我国高校危机教育的现状第26-27页
        4.1.1 高校危机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第26页
        4.1.2 高校危机教育实施方式的转化第26-27页
    4.2 我国高校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4.2.1 危机意识教育重视不够第27-28页
        4.2.2 危机知识教育不足第28页
        4.2.3 危机应对技能教育匮乏第28-29页
        4.2.4 危机教育内容陈旧第29页
        4.2.5 危机教育形式单调第29页
        4.2.6 不适应当代网络环境第29-31页
5 网络环境对高校危机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第31-36页
    5.1 网络对危机教育内容的挑战第31-32页
        5.1.1 由安全教育到多方面危机教育的转变第31页
        5.1.2 实践教育与心理教育理论相结合第31-32页
    5.2 网络对危机教育方式的影响第32-33页
        5.2.1 教学形式由传统到多元化的转变第32-33页
        5.2.2 教育教学的方法观应多样化第33页
    5.3 网络对危机教育模式构建的挑战第33-36页
        5.3.1 网络环境下危机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第34页
        5.3.2 合理利用网络教育第34-36页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教育的优化策略第36-43页
    6.1 优化策略概述第36-37页
        6.1.1 提出优化策略的基本依据第36页
        6.1.2 危机教育优化策略的构成要素第36-37页
    6.2 网络环境下危机教育的预防策略第37-39页
        6.2.1 设计危机辅导课程,促进师生参与培训第37-38页
        6.2.2 提高网络危机意识,科学利用网络平台第38页
        6.2.3 加强网络道德认知教育,抵制网络诱惑第38-39页
        6.2.4 进行高校网络管理,杜绝不良信息的流入第39页
    6.3 网络环境下危机教育的应对策略第39-41页
        6.3.1 进行心理调适教育,戒除对不良网络的依赖第39-40页
        6.3.2 充实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第40页
        6.3.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第40-41页
    6.4 网络环境下危机教育的善后策略第41-43页
        6.4.1 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加强自律能力培养第41页
        6.4.2 进行大学生人格塑造,加强法制意识第41-42页
        6.4.3 进行再防范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关心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