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3 文献综述小结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第18-19页
        1.4.1 难点第18页
        1.4.2 可能的创新点第18-19页
2 信贷结构的基本理论第19-23页
    2.1 信贷结构的基本内涵第19-20页
    2.2 信贷结构的基础理论第20-23页
        2.2.1 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信贷理论第20-21页
        2.2.2 风险收益理论(RAROC)第21-22页
        2.2.3 现代贷款组合理论第22-23页
3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第23-40页
    3.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背景及战略意义第24-31页
        3.1.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第24-25页
        3.1.2 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的背景第25-29页
        3.1.3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意义第29-31页
    3.2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机遇第31-35页
        3.2.1 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契机第31-32页
        3.2.2 资产证券化提速第32-33页
        3.2.3 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第33-34页
        3.2.4 加快绿色信贷发展第34-35页
    3.3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挑战第35-40页
        3.3.1 信贷风险爆发的压力第35-36页
        3.3.2 短期内利润增长面临压力第36-37页
        3.3.3 信贷产品和业务创新能力挑战第37-38页
        3.3.4 同业竞争激烈第38-40页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及效应分析第40-46页
    4.1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第40-43页
        4.1.1 信贷客户的集中度分析第40-41页
        4.1.2 信贷期限的集中度分析第41-42页
        4.1.3 信贷行业的集中度分析第42-43页
    4.2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效应分析第43-45页
        4.2.1 信贷集中的收益分析第44页
        4.2.2 信贷集中的风险分析第44-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实证分析第46-60页
    5.1 经营指标的选取第46-49页
    5.2 实证分析第49-59页
        5.2.1 模型的理论分析第49-50页
        5.2.2 模型的样本数据选择第50-52页
        5.2.3 数据分析第52-53页
        5.2.4 样本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第53-55页
        5.2.5 面板模型的选择与回归第55-57页
        5.2.6 模型修正与重新回归第57-59页
    5.3 实证结论第59-60页
6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途径与措施第60-67页
    6.1 商业银行顺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盘活信贷存量第60-62页
        6.1.1 处置产能过剩企业不良债权第60页
        6.1.2 对传统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第60-61页
        6.1.3 增加适量信贷增量盘活传统行业信贷存量第61页
        6.1.4 提足拨备与加快核销第61-62页
    6.2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优化信贷增量第62-65页
        6.2.1 分散信贷资产行业集中度第62-63页
        6.2.2 优化杠杆结构,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第63页
        6.2.3 加大短期贷款投放力度第63-64页
        6.2.4 加快进入高效信贷市场,促进经济优化结构,补短板第64页
        6.2.5 商业银行走出去,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第64-65页
    6.3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相关制度安排第65-67页
        6.3.1 建立科学的信贷经营理念第65页
        6.3.2 制定有效的信贷准入机制第65-66页
        6.3.3 重视信贷流量管理,加快促进经济去产能、去库存第66页
        6.3.4 健全内部监管,加强新风险管理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信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