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14-20页 |
| 2.1.1 临空经济及空港物流园区 | 第14-17页 |
| 2.1.2 空港物流及物流能力 | 第17-20页 |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2.2.1 空港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2.2.2 物流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及其形成机理 | 第25-37页 |
| 3.1 我国空港物流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 3.2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概述 | 第26-29页 |
| 3.2.1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概念 | 第26-28页 |
| 3.2.2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构成体系 | 第28-29页 |
| 3.3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形成机理 | 第29-37页 |
| 3.3.1 形成条件 | 第29-31页 |
| 3.3.2 形成动力 | 第31-32页 |
| 3.3.3 形成机制 | 第32-37页 |
| 第四章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37-55页 |
| 4.1 园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4页 |
| 4.1.1 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7-38页 |
| 4.1.2 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4页 |
| 4.2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方法 | 第44-47页 |
| 4.2.1 TOPSIS | 第44-45页 |
| 4.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45-47页 |
| 4.3 基于AHP的物流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7-55页 |
| 4.3.1 AHP的计算步骤 | 第47-50页 |
| 4.3.2 基于AHP的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 | 第50-55页 |
| 第五章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 | 第55-66页 |
| 5.1 样本选取 | 第55-58页 |
| 5.2 基于AHP和TOPSIS的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 | 第58-62页 |
| 5.2.1 园区物流能力评价 | 第58-61页 |
| 5.2.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5.3 基于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空港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 | 第62-64页 |
| 5.3.1 园区物流能力评价 | 第62-63页 |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5.4 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70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7页 |
| 6.2.1 不足 | 第67页 |
| 6.2.2 展望 | 第67页 |
| 6.3 建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