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艇悬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 空气动力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虚拟样机技术在悬架开发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空气动力艇悬架系统结构设计 | 第19-35页 |
2.1 悬架系统简介 | 第19-20页 |
2.1.1 悬架系统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悬架系统的功能 | 第19页 |
2.1.3 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19-20页 |
2.2 悬架系统选型 | 第20-23页 |
2.2.1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 | 第20-21页 |
2.2.2 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 | 第21-23页 |
2.3 悬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34页 |
2.3.1 简化模型及振动微分方程 | 第23-25页 |
2.3.2 悬架系统结构设计 | 第25-28页 |
2.3.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2.3.4 悬架及弹簧刚度设计 | 第29-31页 |
2.3.5 螺旋弹簧设计与安装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悬架系统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35-50页 |
3.1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 | 第35-39页 |
3.1.1 悬架运动分析 | 第35-37页 |
3.1.2 船体运动分析 | 第37-39页 |
3.2 悬架系统ADAMS运动学建模 | 第39-42页 |
3.2.1 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39-40页 |
3.2.2 仿真环境的设置 | 第40-41页 |
3.2.3 约束的添加 | 第41-42页 |
3.3 悬架系统运动状态 | 第42-44页 |
3.3.1 运动状态分析 | 第42页 |
3.3.2 运动状态设定 | 第42-44页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0-64页 |
4.1 悬架系统受力分析 | 第50-54页 |
4.1.1 悬架总成受力分析 | 第50-53页 |
4.1.2 船体受力分析 | 第53-54页 |
4.2 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54-58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4.2.2 工况的设定 | 第57-58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悬架系统有限元分析 | 第64-80页 |
5.1 悬架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64-66页 |
5.1.1 模型导入与材料添加 | 第64-65页 |
5.1.2 接触设置与网格划分 | 第65-66页 |
5.2 结构静力学整体分析 | 第66-72页 |
5.2.1 静力学分析基础 | 第66页 |
5.2.2 应力线性化原理 | 第66-67页 |
5.2.3 运动关节与载荷施加 | 第67-68页 |
5.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5.3 模态分析 | 第72-76页 |
5.3.1 模态分析基础 | 第72页 |
5.3.2 船架模态分析 | 第72-76页 |
5.4 谐响应分析 | 第76-79页 |
5.4.1 谐响应分析基础 | 第76页 |
5.4.2 船架谐响应分析 | 第76-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