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型电磁轴承的支承特性分析与试验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电磁轴承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 | 第15-16页 |
1.3 磁轴承的分类和应用 | 第16-18页 |
1.3.1 磁轴承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2 电磁轴承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7-18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电磁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20-32页 |
2.1 电磁轴承结构分析和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 电磁轴承电磁力的计算 | 第21-23页 |
2.3 轴向单自由度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4 径向四自由度数学模型 | 第25-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结构参数对电磁轴承支承特性的影响 | 第32-51页 |
3.1 径向电磁轴承的结构设计 | 第32-39页 |
3.1.1 径向电磁轴承结构形式的确定 | 第32-34页 |
3.1.2 径向电磁轴承转子设计 | 第34-35页 |
3.1.3 径向电磁轴承定子设计 | 第35-39页 |
3.2 轴向电磁轴承的结构设计 | 第39-43页 |
3.2.1 转子启浮状态的分析 | 第40页 |
3.2.2 轴向电磁轴承结构参数设计 | 第40-43页 |
3.3 能量损耗与定子温升的估算 | 第43-47页 |
3.3.1 铜损估算 | 第43-44页 |
3.3.2 铁损估算 | 第44页 |
3.3.3 径向定子温升估算 | 第44-46页 |
3.3.4 轴向定子温升估算 | 第46-47页 |
3.4 结构参数对支承能力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1 电磁轴承的非线性刚度 | 第47-48页 |
3.4.2 气隙对电磁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3 最优线性范围的确定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控制参数对电磁轴承支承特性的影响 | 第51-68页 |
4.1 电磁轴承支承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51-53页 |
4.1.1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 | 第51-53页 |
4.1.2 动刚度 | 第53页 |
4.2 电磁轴承的PID控制器 | 第53-57页 |
4.2.1 控制器传递函数 | 第53-54页 |
4.2.2 控制器参数范围判定 | 第54-57页 |
4.3 控制参数对支承能力的影响 | 第57-65页 |
4.3.1 控制参数对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影响 | 第57-61页 |
4.3.2 控制参数对动刚度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 控制系统仿真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E型电磁轴承支承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68-90页 |
5.1 电磁轴承静态承载力试验 | 第68-79页 |
5.1.1 电磁轴承试验测试平台 | 第68-69页 |
5.1.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69-72页 |
5.1.3 电磁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72-79页 |
5.2 电磁轴承动态响应试验 | 第79-86页 |
5.2.1 PWM波变化时电磁力响应 | 第79-82页 |
5.2.2 线圈电流的响应时间测试 | 第82-83页 |
5.2.3 最优线圈电流控制条件的选择 | 第83-86页 |
5.3 静态悬浮试验 | 第86-89页 |
5.3.1 电磁轴承控制系统装置介绍 | 第86-87页 |
5.3.2 控制参数的工程整定 | 第87-88页 |
5.3.3 静态悬浮效果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