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2.1 农村空心化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2 农村空心化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迁移动因“推—拉”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8页 |
2.2.3 理性选择理论 | 第18-19页 |
2.3 空心化对农村发展影响探析 | 第19-23页 |
2.3.1 空心化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 第19-20页 |
2.3.2 空心化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20-23页 |
第3章 河埠乡基本概况及空心化成因 | 第23-34页 |
3.1 河埠乡村落概况 | 第23-25页 |
3.1.1 自然概况 | 第23页 |
3.1.2 经济社会概况 | 第23-25页 |
3.2 河埠乡空心化现状 | 第25-31页 |
3.2.1 人口结构空心化 | 第25-26页 |
3.2.2 农村宅基地空心化 | 第26-27页 |
3.2.3 农业产业空心化 | 第27-28页 |
3.2.4 社区服务空心化 | 第28-30页 |
3.2.5 基层民主空心化 | 第30-31页 |
3.3 河埠乡空心化的成因分析 | 第31-34页 |
3.3.1 资源与环境因素 | 第31-32页 |
3.3.2 经济与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3.3.3 体制与制度因素 | 第33-34页 |
第4章 河埠乡空心化问题的解决办法研究 | 第34-40页 |
4.1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 | 第34-36页 |
4.1.1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全面完善村级规划 | 第34页 |
4.1.2 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 | 第34-36页 |
4.2 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 第36-37页 |
4.2.1 走城镇化道路 | 第36页 |
4.2.2 生态移民,促进农村剩余人口就地转移 | 第36-37页 |
4.3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 第37-38页 |
4.3.1 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 | 第37页 |
4.3.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第37-38页 |
4.4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 | 第38-40页 |
4.4.1 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38页 |
4.4.2 健全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 第38-39页 |
4.4.3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注重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