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5页 |
1.1 手性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2 手性化合物 | 第11页 |
1.3 手性药物获得途径 | 第11-17页 |
1.3.1 天然产物中提取 | 第11页 |
1.3.2 不对称合成 | 第11-12页 |
1.3.3 手性烯烃配体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3.1 手性开链双烯配体 | 第13-14页 |
1.3.3.2 手性膦烯烃配体 | 第14-15页 |
1.3.3.3 手性硫烯烃配体 | 第15-17页 |
1.4 色谱技术拆分手性化合物 | 第17-19页 |
1.4.1 气相色谱法(GC) | 第18页 |
1.4.2 毛细管电泳法(CE) | 第18页 |
1.4.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 | 第18-19页 |
1.4.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9页 |
1.5 手性固定相 | 第19-20页 |
1.6 多糖类手性固定相 | 第20-23页 |
1.6.1. 纤维素三醋酸脂和三苯甲酸脂类衍生物 | 第20-21页 |
1.6.2 淀粉和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脂衍生物 | 第21-22页 |
1.6.3 淀粉和纤维素烷基氨基甲酸脂衍生物 | 第22页 |
1.6.4 淀粉和纤维素芳烷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 | 第22-23页 |
1.7 高效液相手性识别机理 | 第23-24页 |
1.8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手性亚磺酰胺的色谱分离 | 第25-41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7页 |
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2.2 对映体合成 | 第27-29页 |
2.2.1 N-苯基叔丁基亚磺酰胺的合成 | 第27页 |
2.2.2 N-(苯亚甲基)叔丁基亚磺酰亚胺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N-(2-碘苄基)叔丁基亚磺酰胺的合成 | 第28页 |
2.2.4 N-苯基环状亚磺酰胺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 亚磺酰胺衍生物在多糖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 | 第29-39页 |
2.3.1 色谱条件 | 第29页 |
2.3.2 样品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0-39页 |
2.3.3.1 待分离化合物结构与手性固定相结构的相互影响 | 第30-35页 |
2.3.3.2 流动相中异丙醇的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3.3 色谱柱温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不对称催化和HPLC测定ee值的研究 | 第41-6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1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1-43页 |
3.2 配体合成与表征 | 第43-49页 |
3.2.1 (R)-N-(2-碘苄基)-叔丁基亚磺酰胺的合成 | 第43-44页 |
3.2.2 (1S,3S)3苯基-2,3-二氢-1,2-苯并异噻唑1氧化物的合成 | 第44页 |
3.2.3 (S)-N-肉桂基-2,3-二氢-1,2-苯并异噻唑1氧化物的合成 | 第44-45页 |
3.2.4 (S)-N-丙烯基-2,3-二氢-1,2-苯并异噻唑1氧化物的合成 | 第45页 |
3.2.5 配体合成结果 | 第45页 |
3.2.6 配体及配体用量对不对称加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7 配体的表征 | 第46-49页 |
3.2.7.1 (S)-L1的氢谱解析 | 第47页 |
3.2.7.2 (S)-L1的碳谱谱解析 | 第47-48页 |
3.2.7.3 (S)-L1的质谱 | 第48-49页 |
3.2.7.4 (S)-L1的X-ray晶体结构 | 第49页 |
3.2.7.5 (S)-L1的熔点测定 | 第49页 |
3.2.7.6 (S)-L1的旋光度的测定 | 第49页 |
3.3 合成手性不饱和羰基衍生物反应条件考察 | 第49-50页 |
3.3.1 碱、温度对不对称加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手性不饱和羰基衍生物合成的最佳条件 | 第50页 |
3.4 最佳反应条件下手性不饱和羰基衍生物的合成 | 第50-54页 |
3.4.1 3-(4-甲氧基苯基)环己酮的合成 | 第50-51页 |
3.4.2 4-(4-甲基苯基)-四氢-2H-吡喃2酮的合成 | 第51页 |
3.4.3 2-羟基2(4-甲氧基苯基)-1,2-二苯基1酮的合成 | 第51-52页 |
3.4.4 消旋对映体的合成 | 第52页 |
3.4.5 待测手性不饱和酮衍生物 | 第52-53页 |
3.4.6 产物的表征 | 第53-54页 |
3.5 利用HPLC测定成催化产物的ee值 | 第54-60页 |
3.5.1 色谱条件 | 第55-56页 |
3.5.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页 |
3.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6-60页 |
3.5.3.1 利用Chiralpak AD-H测定部分化合物的ee值 | 第56-57页 |
3.5.3.2 利用Chiralpak OD-H柱测定部分化合物的ee值 | 第57-59页 |
3.5.3.3 利用Chiralpak AS-H柱测定部分化合物的ee值 | 第59-60页 |
3.6 小结 | 第60-63页 |
3.6.1 手性不饱和羰基衍生物合成结果 | 第60-62页 |
3.6.2 4-甲氧基苯硼酸与苯偶酰的反应结果分析 | 第62页 |
3.6.3 手性不饱和羰基的催化合成机理推测 | 第62页 |
3.6.4 测定不饱和羰基衍生物ee值的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A 产物ee值测定部分的色谱图 | 第70-81页 |
附录B 产物表征数据 | 第81-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