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述 | 第20-31页 |
2.1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 | 第20-21页 |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1-22页 |
2.1.3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素 | 第22页 |
2.2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 第22-27页 |
2.2.1 发展历程 | 第22-26页 |
2.2.2 基本经验 | 第26-27页 |
2.3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2.3.1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7-28页 |
2.3.2 大学生家庭引导教育方面 | 第28-29页 |
2.3.3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概述 | 第31-39页 |
3.1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意义 | 第31-33页 |
3.1.1 促进行业特色学科与思政教育学科协调稳定建设 | 第31页 |
3.1.2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促进人才培养和谐发展 | 第31-32页 |
3.1.3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发挥校企共育正能量 | 第32-33页 |
3.2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内涵 | 第33-39页 |
3.2.1 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3.2.2 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3.2.3 构建原则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构建现状 | 第39-49页 |
4.1 问卷调查情况 | 第39-45页 |
4.2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第五章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构建方案 | 第49-70页 |
5.1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工作体制 | 第49-54页 |
5.1.1 共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模式的领导体制 | 第49-51页 |
5.1.2 共建高校模式的精神文化创新发展体制 | 第51-54页 |
5.2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运行机制 | 第54-59页 |
5.2.1 建立与政府合作的培育机制 | 第54-55页 |
5.2.2 建立与区域融合的培育机制 | 第55-56页 |
5.2.3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培育机制 | 第56-57页 |
5.2.4 建立校园创新培育联动机制 | 第57-59页 |
5.2.5 建立全员培育队伍建设机制 | 第59页 |
5.3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实践创新 | 第59-64页 |
5.3.1 思政课融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创新 | 第59-61页 |
5.3.2 网络阵地培育创新 | 第61-63页 |
5.3.3 社团活动培育创新 | 第63-64页 |
5.4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评价机制 | 第64-70页 |
5.4.1 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 第65页 |
5.4.2 构建多样化评价内容 | 第65-66页 |
5.4.3 构建多维化评价方式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调查问卷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