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页 |
1 研究问题的由来及意义 | 第15-22页 |
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15-16页 |
1.1.1 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1.2 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 第16页 |
1.2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第16-19页 |
1.2.1 外排泵作用引起的耐药 | 第16-17页 |
1.2.2 灭活酶的产生 | 第17页 |
1.2.3 细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 第17-19页 |
1.3 核糖体甲基化 | 第19-22页 |
1.3.1 甲基化酶ermB决定子 | 第19页 |
1.3.2 ermB基因表达的规则 | 第19-20页 |
1.3.3 核糖体亲和纯化机制研究 | 第20-22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4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3.1.1 菌株 | 第23页 |
3.1.2 质粒 | 第23页 |
3.1.3 工具酶、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3-24页 |
3.1.4 培养基与抗生素及其配制 | 第24-25页 |
3.2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第25-31页 |
3.2.1 感受态细胞制备相关试剂配制 | 第25页 |
3.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相关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3.2.3 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溶液配制 | 第26页 |
3.2.4 MBP-MS2蛋白表达纯化相关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3.2.5 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23S r RNA亲和纯化相关溶液配制 | 第27页 |
3.2.6 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urea-PAGE)相关溶液配制 | 第27页 |
3.2.7 Erm甲基化酶表达纯化相关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3.2.8 甲基化测试相关试剂 | 第28-31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1-41页 |
3.3.1 质粒的转化提取及鉴定 | 第31-33页 |
3.3.2 构建ermB基因的pET21b、pET15b、PPGH表达载体 | 第33-35页 |
3.3.3 突变型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3.3.4 标准条件下药敏实验的测定方法 | 第36页 |
3.3.5 MBP-MS2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6-38页 |
3.3.6 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23S rRNA的亲和纯化 | 第38-39页 |
3.3.7 His-Erm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9-40页 |
3.3.8 酶促动力学试验 | 第40-4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1-60页 |
4.1 ermB、ermT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亲和纯化 | 第41-45页 |
4.1.1 ermB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2页 |
4.1.2 ermT表达载体pET28a、pET15b、的构建 | 第42-44页 |
4.1.3 ermB在pET28a、pET21b载体上的表达及其纯化 | 第44页 |
4.1.4 ermT在表达载体pET28a、pET15b上的表达纯化 | 第44-45页 |
4.2 MS2系统亲和纯化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23S rRNA | 第45-46页 |
4.2.1 融合蛋白MBP-MS2的提取与纯化 | 第45-46页 |
4.2.2 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23S r 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46页 |
4.3 ermB、ermT甲基化酶的提取纯化及甲基化活性测试 | 第46-49页 |
4.3.1 ermB、ermT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 第46-47页 |
4.3.2 ermB、ermT蛋白的甲基化活性测试 | 第47-49页 |
4.4 ermB突变体的构建及MIC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 第49-60页 |
4.4.1 ermB突变体的构建 | 第49-52页 |
4.4.2 ermB突变体MIC值的检测 | 第52-56页 |
4.4.3 ermB突变体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56-57页 |
4.4.4 ermB突变体蛋白甲基化活性测试 | 第57-59页 |
4.4.5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rmB甲基化酶 | 第59-60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60-63页 |
5.1 讨论 | 第60-62页 |
5.1.1 ermB、ermT的甲基化活性 | 第60-61页 |
5.1.2 ermB及其突变体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61页 |
5.1.3 ermB的6个突变体的甲基化活性 | 第61-62页 |
5.2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