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2.1 威权领导 | 第18-21页 |
2.1.1 威权领导内涵 | 第18-19页 |
2.1.2 威权领导的维度与测量 | 第19-20页 |
2.1.3 威权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2 伦理气氛相关综述 | 第21-25页 |
2.2.1 伦理气氛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伦理气氛的类型和测量 | 第22-24页 |
2.2.3 伦理气氛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3 团队信任 | 第25-27页 |
2.3.1 团队信任的内涵 | 第25-26页 |
2.3.2 团队信任的维度和测量 | 第26-27页 |
2.3.3 团队信任的相关研究 | 第27页 |
2.4 员工沉默行为 | 第27-31页 |
2.4.1 员工沉默行为的内涵 | 第27-28页 |
2.4.2 员工沉默行为的维度和测量 | 第28-29页 |
2.4.3 员工沉默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9-31页 |
2.5 威权领导、工具型伦理气氛、团队信任和员工沉默行为 | 第31-32页 |
2.5.1 威权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1页 |
2.5.2 工具型伦理气氛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1页 |
2.5.3 威权领导与团队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模型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33-40页 |
3.1 研究理论 | 第33-34页 |
3.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3页 |
3.1.2 自我验证理论 | 第33-34页 |
3.1.3 社会控制理论 | 第3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4-40页 |
3.2.1 威权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 | 第34-36页 |
3.2.2 威权领导与工具型伦理气氛 | 第36-37页 |
3.2.3 工具型伦理气氛与员工沉默行为 | 第37页 |
3.2.4 工具型伦理气氛的中介作用 | 第37-38页 |
3.2.5 团队信任的调节作用 | 第38-40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0-44页 |
4.1 变量测量 | 第40页 |
4.2 小样本预调研 | 第40-42页 |
4.3 预调研信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4.3.1 预调研信度分析 | 第42页 |
4.3.2 预调研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4.4 预调研调查问卷概况 | 第43-44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 第44-54页 |
5.1 研究样本 | 第44-46页 |
5.1.1 样本数据收集 | 第44页 |
5.1.2 样本数据描述 | 第44-46页 |
5.2 团队层面汇聚分析 | 第46-47页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7页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5.5 威权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 | 第48-49页 |
5.6 威权领导与工具型伦理气氛 | 第49-50页 |
5.7 工具型伦理气氛的中介效应 | 第50-52页 |
5.8 团队信任的调节作用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60页 |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56-58页 |
6.2.1 调整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培养开放性的领导行为 | 第56-57页 |
6.2.2 抑制工具型伦理气氛,营造积极的伦理氛围 | 第57页 |
6.2.3 注重团队信任建设 | 第57-58页 |
6.2.4 鼓励员工建言 | 第58页 |
6.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第58-60页 |
6.3.1 丰富研究框架 | 第58-59页 |
6.3.2 加强本土化研究 | 第59页 |
6.3.3 扩大研究样本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调查问卷Ⅰ | 第69-71页 |
调查问卷Ⅱ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