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3-23页 |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毒素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 Bt杀虫晶体蛋白作用机制 | 第15-18页 |
1.2.1 目前已知的昆虫中肠毒素受体及其分类 | 第15-16页 |
1.2.2 Cry毒素蛋白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1.2.3 Adenylyl cyclase/PK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死亡 | 第17-18页 |
1.3 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 | 第18-19页 |
1.4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自噬相关基因ATG8的研究 | 第19-22页 |
1.4.1 细胞自噬的概念和分类 | 第19-21页 |
1.4.2 ATG8的功能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 | 第23-30页 |
2.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基 | 第23页 |
2.2 质粒与菌株 | 第23页 |
2.3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3-25页 |
2.4 常用溶液以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8页 |
2.4.1 细胞及细菌培养相关溶液 | 第25-26页 |
2.4.2 部分常用溶液(均为1L溶液配方) | 第26页 |
2.4.3 蛋白纯化相关溶液(均为1L体积溶液配方) | 第26-27页 |
2.4.4 蛋白凝胶电泳相关溶液 | 第27页 |
2.4.5 双向电泳相关溶液 | 第27-28页 |
2.4.6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相关溶液 | 第28页 |
2.4.7 Tricine-PAGE凝胶的配制 | 第28页 |
2.5 主要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实验方法 | 第30-39页 |
3.1 Cry1Ac毒素的提取 | 第30页 |
3.2 免疫荧光检测RSU-1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30-31页 |
3.3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3.4 脂质体转染细胞(六孔板) | 第31-32页 |
3.5 细胞总蛋白的双向电泳 | 第32-34页 |
3.7 差异表达基因(拟抗性相关基因)保守区的扩增 | 第34-35页 |
3.8 拟抗性基因全长编码框的克隆 | 第35页 |
3.9 RSU-1和ATG8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3.9.1 pET28a-RSU-1和pET28a-ATG8的构建 | 第35页 |
3.9.2 RSU-1和ATG8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3.10 RSU-1和ATG8的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 第36-38页 |
3.10.1 RSU-1和Atg8的表达和纯化 | 第36-37页 |
3.10.2 抗RSU-1和ATG8小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7-38页 |
3.11 Caspase-3活性的测定 | 第38页 |
3.12 RACE以及dsRNA的合成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实验结果 | 第39-63页 |
4.1 Cry1Ac毒素蛋白的提取 | 第39页 |
4.2 R140细胞的CrylAc抗性特征 | 第39-40页 |
4.3 CrylAc敏感(TnH5)和抗性(R140)细胞系的表型差异 | 第40页 |
4.4 CrylAc抗性与敏感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 | 第40-41页 |
4.5 差异蛋白的信息汇总和功能分类 | 第41-45页 |
4.7 部分差异蛋白点的平面和3D展示 | 第45-46页 |
4.8 FBA,GPDH,RSU-1三个基因的保守区域扩增 | 第46页 |
4.9 FBA,GPDH,RSU-13’和5’末端未知序列的克隆 | 第46-47页 |
4.10 RSU-1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小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7-48页 |
4.11 pEGFP N1-IE2-RSU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8-49页 |
4.12 RSU-1在TnH5细胞内的定位; | 第49-50页 |
4.13 RSU-1的表达水平与细胞CrylAc抗性之间的关系 | 第50页 |
4.14 TnH5与R140细胞自噬水平的差异 | 第50-51页 |
4.15 H.armigera ATG8基因的克隆 | 第51-52页 |
4.16 H.armigera ATG8序列的拼接和分析 | 第52-53页 |
4.17 ATG8的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53-54页 |
4.18 抗ATG8小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 | 第54-55页 |
4.19 ATG8在TH细胞中的定位 | 第55-57页 |
4.20 不同昆虫离体细胞系中ATG8的丰度和分布比较 | 第57-58页 |
4.21 氨基酸突变对ATG8定位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2 氨基酸饥饿对TH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3 Bme细胞自噬的特点 | 第60-62页 |
4.24 苏云金杆菌侵染对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63-67页 |
5.1 CrylAc抗性和敏感粉纹夜蛾细胞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 | 第63-65页 |
5.1.1 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和讨论 | 第63-65页 |
5.1.2 RSU-1与R140细胞Cry1Ac抗性之间的关系 | 第65页 |
5.2 棉铃虫自噬相关基因ATG8的研究 | 第65-67页 |
5.2.1 ATG8在不同昆虫种类中的保守性 | 第65页 |
5.2.2 ATG8-PE/ATG8与细胞自噬的关系 | 第65-66页 |
5.2.3 Bme细胞的自噬 | 第66页 |
5.2.4 苏云金芽孢杆菌侵染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