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低等白蚁肠道环境及其对共生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低等白蚁肠道内的共生细菌 | 第13-14页 |
1.4 白蚁肠道共生产乙酸菌 | 第14-15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2.1 白蚁的采集与饲养 | 第16页 |
2.2 培养基 | 第16页 |
2.3 常用溶液及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16-17页 |
2.4 其他常用试剂 | 第17页 |
2.5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3.1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FHS基因的多样性 | 第18-20页 |
3.1.1 黑胸散白蚁全肠DNA的提取 | 第18页 |
3.1.2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FHS基因的PCR扩增 | 第18-19页 |
3.1.3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HFS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 第19-20页 |
3.2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FHS基因的表达 | 第20-21页 |
3.2.1 TRNzol-A~+法提取黑胸散白蚁肠液微生物总RNA | 第20页 |
3.2.2 RT-PCR | 第20-21页 |
3.2.3 cDNA中还原产乙酸菌FTHFS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21页 |
3.3 基于DNA和cDNA的FTHFS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21-22页 |
3.3.1 基于DNA和cDNA的FTHFS基因PCR扩增 | 第21页 |
3.3.2 双酶切 | 第21页 |
3.3.3 基于DNA和cDNA的FTHFS基因T-RFLP分析 | 第21-2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2-44页 |
4.1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HFS基因的多样性 | 第22-31页 |
4.1.1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FHS基因的PCR扩增 | 第22页 |
4.1.2 还原产乙酸菌FTHFS基因的连接、转化和菌落PCR检测 | 第22-23页 |
4.1.3 RFLP分析 | 第23-28页 |
4.1.4 Rarefaction分析 | 第28-29页 |
4.1.5 黑胸散白蚁还原产乙酸菌FTHF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9-31页 |
4.2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原产乙酸菌FTFHS基因的表达 | 第31-39页 |
4.2.1 黑胸散白蚁肠液内共生微生物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4.2.2 黑胸散白蚁肠液cDNA中FTHFS基因的扩增 | 第31-32页 |
4.2.3 cDNA文库中FTHFS基因的连接、转化和菌落PCR检测 | 第32页 |
4.2.4 RFLP分析 | 第32-36页 |
4.2.5 Rarefaction分析 | 第36页 |
4.2.6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能表达FTHFS基因的还原产乙酸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39页 |
4.2.7 黑胸散白蚁肠道内FTHFS基因的DNA与cDNA文库比较分析 | 第39页 |
4.3 还原产乙酸菌FIFHS基因的T-RFLP分析 | 第39-44页 |
4.3.1 基于DNA、cDNA的FTHFS基因荧光PCR扩增与RFLP分析 | 第39-40页 |
4.3.2 DNA、cDNA文库中FTHFS基因的T-RFLP分析 | 第40-44页 |
5.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