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AZ31B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1 镁合金概述第14-18页
        1.1.1 常用镁合金及分类第14-16页
        1.1.2 镁合金应用第16-18页
    1.2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特点第18页
    1.3 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第18-24页
        1.3.1 位错滑移第18-21页
        1.3.2 孪生第21-22页
        1.3.3 影响孪生的主要因素第22-24页
        1.3.4 晶界滑动第24页
    1.4 镁合金的织构第24-26页
        1.4.1 镁合金变形与织构的关系第24-25页
        1.4.2 影响镁合金织构的因素第25-26页
    1.5 镁合金的强化途径第26-28页
        1.5.1 固溶时效第26-27页
        1.5.2 细晶强化及形变强化第27-28页
        1.5.3 复合强化第28页
    1.6 镁合金强韧化原理第28-29页
    1.7 镁合金的快速冲击形变第29-30页
    1.8 镁合金的疲劳第30-38页
        1.8.1 疲劳分类第30-31页
        1.8.2 影响镁合金疲劳行为的主要因素第31-32页
        1.8.3 疲劳曲线(S-N曲线)第32-33页
        1.8.4 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第33页
        1.8.5 变形镁合金力学行为的拉压不对称性第33-34页
        1.8.6 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第34-38页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手段第38-46页
    2.1 实验材料与样品制备第38页
        2.1.1 实验材料第38页
        2.1.2 样品制备第38页
    2.2 组织结构、织构与取向分析第38-42页
        2.2.1 光学显微组织分析第38-39页
        2.2.2 扫描电镜观察第39页
        2.2.3 XRD(X-Ray diffraction)织构分析第39-40页
        2.2.4 透射电镜分析第40-41页
        2.2.5 EBSD分析第41-42页
    2.3 力学行为分析第42-46页
        2.3.1 拉伸实验第42-43页
        2.3.2 疲劳实验第43-44页
        2.3.3 快速冲击实验第44-46页
第3章 AZ31B镁合金动态拉伸与动态冲击力学行为研究第46-74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AZ31B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第46-47页
    3.3 AZ31B镁合金织构第47-48页
    3.4 AZ31B镁合金的动态拉伸力学行为第48-53页
        3.4.1 退火挤压棒材径向动态拉伸力学行为第48-51页
        3.4.2 退火挤压棒材轴向动态拉伸力学行为第51-52页
        3.4.3 挤压比为RE=12.75的二次挤压样品的动态拉伸力学行为第52-53页
    3.5 拉伸变形组织结构特征与变形机制分析第53-61页
        3.5.1 退火挤压棒材径向动态拉伸变形组织结构特征第53-57页
        3.5.2 退火挤压棒材轴向动态拉伸变形组织结构特征第57-58页
        3.5.3 断口形貌特征第58-59页
        3.5.4 变形机制分析第59-61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61-63页
    3.7 AZ31B镁合金超快速拉伸力学行为第63-67页
        3.7.1 超快速拉伸力学性能第63-64页
        3.7.2 超快速动态拉伸变形组织结构特征第64-67页
        3.7.3 断口形貌分析第67页
        3.7.4 讨论第67页
    3.8 AZ31B镁合金快速冲击力学行为第67-73页
        3.8.1 快速冲击应变速率敏感性第68-69页
        3.8.2 快速冲击后微观组织第69-71页
        3.8.3 快速冲击后织构变化第71-72页
        3.8.4 讨论第72-73页
    3.9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AZ31B镁合金大应变幅循环变形行为研究第74-9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拉-拉非对称大应变幅循环变形第74-80页
        4.2.1 循环变形行为第74-76页
        4.2.2 循环变形组织第76-77页
        4.2.3 循环变形过程中的孪生-去孪生机制第77-80页
    4.3 压-压非对称大应变幅下低周疲劳行为第80-85页
        4.3.1 压-压非对称大应变幅下循环应力行为第80-82页
        4.3.2 压-压非对称大应变幅形变后样品金相组织第82-83页
        4.3.3 形变过程中的孪生-去孪生机制第83-85页
    4.4 分析讨论第85-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非对称载荷下AZ31B镁合金低周疲劳第90-114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压-压非对称加载方式下AZ31B镁合金低周疲劳第90-102页
        5.2.1 疲劳行为第90-92页
        5.2.2 疲劳寿命第92-93页
        5.2.3 疲劳变形组织结构第93-96页
        5.2.4 分析讨论第96-102页
    5.3 拉-拉非对称加载方式下AZ31B镁合金低周疲劳第102-112页
        5.3.1 疲劳行为第102-105页
        5.3.2 疲劳寿命第105-106页
        5.3.3 疲劳变形组织结构第106-108页
        5.3.4 分析讨论第108-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对称载荷下AZ31B镁合金低周疲劳第114-126页
    6.1 引言第114页
    6.2 对称载荷下疲劳行为第114-116页
    6.3 疲劳寿命第116-117页
    6.4 疲劳变形组织结构第117-119页
    6.5 断口形貌分析第119-120页
    6.6 分析与讨论第120-124页
    6.7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7章 结论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特殊移动构件壳板及局部浸液板非线性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