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导论 | 第13-3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7页 | 
| (一) 学术不端现象频出 | 第13-14页 | 
| (二) 学术市场化,学者商业化 | 第14页 | 
| (三) 解构学术本质,扰乱学术秩序 | 第14-16页 | 
| (四) 重创学术创新根基 | 第16-17页 |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一) 学术伦理 | 第17-19页 | 
| (二) 规制 | 第19-20页 | 
| (三) 伦理规制 | 第20页 | 
| 三、创新、难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 (一)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二) 难点与不足 | 第21页 |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22-35页 | 
| (一) 学术伦理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22-26页 | 
| (二) 关于学术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32页 | 
| (三) 研究述评 | 第32-35页 | 
| 第一章 学术不端治理路径的反思 | 第35-47页 | 
| 一、学术不端治理路径的回顾与困惑 | 第35-38页 | 
| (一) 学术不端治理路径的呈现 | 第35-37页 | 
| (二) 学术不端治理的困惑 | 第37-38页 | 
| 二、学术不端治理路径的新视角:学术伦理规制 | 第38-39页 | 
| 三、学术伦理的理论阐释 | 第39-47页 | 
| (一) 学术伦理的思想追溯 | 第40-41页 | 
| (二) 学术伦理的概念 | 第41-47页 | 
| 第二章 学术伦理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审视 | 第47-61页 | 
| 一、学术伦理的现状调查:学术伦理失范 | 第47-49页 | 
| (一) 本研究的学术伦理状况问卷调查 | 第47-49页 | 
| (二) 他人调查研究的佐证 | 第49页 | 
| 二、学术伦理失范的表现:学术不端 | 第49-55页 | 
| (一) 学术不端的内涵 | 第49-52页 | 
| (二) 学术不端的类型 | 第52-55页 | 
| 三、学术伦理失范的原因审查 | 第55-61页 | 
| (一) 自我学术身份的迷失与学术伦理失范 | 第55-59页 | 
| (二) 伦理关系认知的缺失与学术伦理失范 | 第59-61页 | 
| 第三章 学术伦理规制的价值依据及目标结构 | 第61-89页 | 
| 一、学术伦理规制内涵 | 第61-72页 | 
| (一) 规制与伦理规制 | 第61-65页 | 
| (二) 学术伦理规制 | 第65-72页 | 
| 二、学术伦理规制的价值依据 | 第72-85页 | 
| (一) 学术伦理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72-76页 | 
| (二) 学术伦理规制的现实依据 | 第76-85页 | 
| 三、学术伦理规制的目标结构 | 第85-89页 | 
| (一) 外在的伦理规制 | 第85-86页 | 
| (二) 内在的伦理规制 | 第86-89页 | 
| 第四章 学术伦理规制的对象及主体 | 第89-113页 | 
| 一、学术伦理关系的特点 | 第89-94页 | 
| (一) 伦理关系中“应当”与规范性 | 第89-91页 | 
| (二) 伦理关系是客观关系与主体意识的统一 | 第91-94页 | 
| 二、学术伦理规制的对象——学术活动主体 | 第94-105页 | 
| (一) 学术研究者的伦理特征 | 第94-98页 | 
| (二) 学术研究机构的伦理特征 | 第98-101页 | 
| (三) 学术评价与管理机构的伦理特征 | 第101-105页 | 
| 三、学术伦理规制的主体阐释 | 第105-113页 | 
| (一) 学术伦理规制的制定机构 | 第105-106页 | 
| (二) 学术伦理规制的动力分析 | 第106-113页 | 
| 第五章 学术伦理规制的实施 | 第113-145页 | 
| 一、价值维度的建构:学术伦理价值观的培育 | 第113-119页 | 
| (一) 学术伦理规范的文本建设 | 第113-116页 | 
| (二) 学术伦理规范教育 | 第116-119页 | 
| 二、制度维度的建构:学术伦理制度化 | 第119-131页 | 
| (一) 学术伦理的制度化 | 第120-122页 | 
| (二) 学术伦理制度化的具体表征 | 第122-131页 | 
| 三、组织维度的建构:组织机构建设 | 第131-138页 | 
| (一) 设立学术伦理委员会 | 第132-134页 | 
| (二) 学术伦理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 第134-138页 | 
| 四、利益维度的建构:关系主体的利益调控 | 第138-145页 | 
| (一) 学术伦理关系主体利益差异性的诉求 | 第138-140页 | 
| (二) 利益维度的架构体系:利益导向、利益激励、利益控制和利益约束机制 | 第140-145页 | 
| 结语 | 第145-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 附录 | 第159-163页 | 
| 后记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