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机制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课题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相关技术 | 第14-26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4-18页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 第14-15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 第15-17页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 第17-18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概述 | 第18-24页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隐私保护 | 第19-22页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隐私保护 | 第22-24页 |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份隐私保护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扇形区域的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 | 第26-38页 |
3.1 模型定义 | 第26-27页 |
3.1.1 网络模型 | 第26-27页 |
3.1.2 攻击模型 | 第27页 |
3.2 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动态路由 | 第27-30页 |
3.2.1 动态路由协议设计 | 第27-28页 |
3.2.2 动态路由协议算法流程 | 第28-30页 |
3.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安全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2 能耗分析 | 第32-33页 |
3.4 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路由仿真实验 | 第33-36页 |
3.4.1 仿真环境 | 第33页 |
3.4.2 仿真环境构建 | 第33-34页 |
3.4.3 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基于安全区域的汇聚节点位置隐私保护 | 第38-50页 |
4.1 模型定义 | 第38-39页 |
4.1.1 网络模型 | 第38-39页 |
4.1.2 攻击模型 | 第39页 |
4.2 汇聚节点位置隐私保护路由协议 | 第39-43页 |
4.2.1 路由算法流程 | 第39-41页 |
4.2.2 算法参数分析 | 第41-43页 |
4.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4.3.1 安全性分析 | 第43-44页 |
4.3.2 能耗分析 | 第44-45页 |
4.4 汇聚节点位置隐私保护路由仿真实验 | 第45-48页 |
4.4.1 仿真环境构建 | 第45页 |
4.4.2 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基于可扩展数据聚合的数据隐私保护 | 第50-64页 |
5.1 模型定义 | 第50-51页 |
5.1.1 网络模型 | 第50-51页 |
5.1.2 攻击模型 | 第51页 |
5.2 基于可扩展数据聚合的隐私保护模型 | 第51-57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51-55页 |
5.2.2 算法设计 | 第55-56页 |
5.2.3 算法流程 | 第56-57页 |
5.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5.3.1 数据安全性分析 | 第57-58页 |
5.3.2 网络能耗分析 | 第58-59页 |
5.4 基于可扩展数据聚合算法的仿真实验 | 第59-62页 |
5.4.1 仿真环境构建 | 第59页 |
5.4.2 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59-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