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并购中协同效应的量化估算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7-8页 |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1.2.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10页 |
1.2.2 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协同效应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2 协同机会的识别 | 第12-13页 |
1.3.3 协同效应对股东财富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4 协同效应与并购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第14页 |
1.4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6-17页 |
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16页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体会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企业并购与协同效应 | 第18-27页 |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 第18-19页 |
2.2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协同效应理论 | 第19-21页 |
2.3 协同效应的内涵 | 第21-22页 |
2.4 协同效应的分类 | 第22-26页 |
2.4.1 管理协同效应 | 第22页 |
2.4.2 经营协同效应 | 第22-23页 |
2.4.3 财务协同效应 | 第23-25页 |
2.4.4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 | 第25-26页 |
2.5 基于协同效应的并购经济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协同效应的评估 | 第27-32页 |
3.1 评估协同效应的意义 | 第27页 |
3.2 协同效应的价值来源 | 第27-28页 |
3.3 几种协同效应价值的评估方法 | 第28-32页 |
3.3.1 异常收益法 | 第28-29页 |
3.3.2 整体评估法 | 第29页 |
3.3.3 分部加总法 | 第29-30页 |
3.3.4 实证计算法 | 第30-31页 |
3.3.5 四种方法的评价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协同效应的量化计算 | 第32-39页 |
4.1 现金流折现模型 | 第32-35页 |
4.1.1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假设前提和适用条件 | 第32页 |
4.1.2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原理及计算过程 | 第32-34页 |
4.1.3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4.2 对现金流折现模型的若干改进 | 第35-39页 |
4.2.1 影响并购后现金流的若干因素 | 第35-36页 |
4.2.2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改进因子 | 第36-37页 |
4.2.3 因子的计算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协同效应的一个实证量化分析 | 第39-48页 |
5.1 施耐德战略并购APC一案背景 | 第39-40页 |
5.1.1 施耐德概况 | 第39页 |
5.1.2 APC概况 | 第39页 |
5.1.3 施耐德并购APC的战略分析 | 第39-40页 |
5.2 施耐德并购APC协同效应的量化分析 | 第40-46页 |
5.2.1 用传统DCF模型估计协同效应 | 第40-45页 |
5.2.2 用改进后的DCF模型估计协同效应 | 第45-46页 |
5.3 对于改进后的DCF模型的评价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对论文的几点总结 | 第48-49页 |
6.2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