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5页 |
二、 研究综述和创新点 | 第15-27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理论探析 | 第27-30页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二、 意义学习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30-38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了解 | 第30-34页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 | 第30-31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和方法 | 第31-32页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第32-34页 |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合分析资料以确定教学目标与设计学习过程 | 第34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和总结 | 第34-37页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维倾向 | 第35-36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提问分析学情 | 第36页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田野表格记录分析学情 | 第36-37页 |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学生的角度印证教的成果 | 第38-50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状况的问卷调研 | 第38-44页 |
1. 问卷调研概况 | 第38页 |
2. 问卷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44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状况的随堂调查 | 第44-50页 |
1. 调查研究的对象 | 第44-45页 |
2. 调查研究的时间安排 | 第45页 |
3. 调查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整理 | 第45-50页 |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4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内在影响因素 | 第50-52页 |
1.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2. 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外在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1. 教师教学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影响 | 第52-53页 |
2. 教育评价制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影响 | 第53页 |
3. 教育管理制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影响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60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明确学情与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估测学情 | 第54-56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学情分析”落到实处,寻找学情的支撑点 | 第56-57页 |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学环节的关键点探查学情 | 第57-58页 |
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抓住学生提供的线索确定具体学情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