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个体主体性异化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论第12-25页
    一、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第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22页
    三、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2-23页
    四、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个体主体性的时代境遇第25-32页
    一、 个体是现代社会个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第25-28页
        1. 马克思关于三社会形态下个人主体性理论第25-27页
        2.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存在方式第27-28页
    二、 个体主体性是现代社会个人存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第28-29页
        1. 主体性与个人主体性第28-29页
        2. 个体主体性的生存意义第29页
    三、 现代社会个人存在的主体性异化第29-32页
        1. 异化第29-31页
        2. 个体主体性异化第31-32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个体主体性异化的现实第32-45页
    一、 个体主体性异化的一般表象第32-35页
        1.醉生梦死第32-33页
        2.焦虑浮躁第33-34页
        3.我消费,我存在第34-35页
    二、 个体主体性异化的精神表现第35-39页
        1.个人自由主义第35-36页
        2.人生意义困境第36-38页
        3. 自我认同危机第38-39页
    三、 个体主体性异化的生存表征第39-45页
        1. 主体过度第39-41页
        2. 主体虚位第41-42页
        3. 主体缺位第42-45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个体主体性异化的根由第45-62页
    一、 社会转型的阵痛第45-49页
        1. 确定性关系的消解第45-46页
        2.文化的震荡第46-48页
        3. 启蒙的缺失第48-49页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存在困境第49-54页
        1.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社会化:“人的物化”第49-50页
        2. 消费社会:“一个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神话的社会”第50-51页
        3. 货币对人的支配:“手段对于目的的僭越”第51-52页
        4. 互联网:最为背反的交往世界第52-54页
    三、 “没有标准的选择”困境第54-57页
        1. “选择”的焦虑第54-55页
        2. 社会价值多元化第55-56页
        3. 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第56-57页
    四、 个人的自我困境第57-62页
        1.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发性第57-59页
        2. 自我评价非合理性第59-60页
        3. 个体自由的困境第60-62页
第四章 个体主体性异化的现实批判第62-72页
    一、 对极端个人主义的批判第62-65页
        1. 极端个人主义的基本涵义第62-63页
        2. 极端个人主义产生的几个根源第63-65页
        3. 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占有性个人主义第65页
    二、 对“物质至上主义”的批判第65-68页
        1. 物质至上主义的涵义第66页
        2. “物质至上主义”的根源:人的社会关系的物化第66-67页
        3. “物质至上主义”的实质:消费对人的支配第67-68页
    三、 对拜金主义的批判第68-72页
        1. 拜金主义的涵义第68-69页
        2. 拜金主义的根源:资本逻辑第69-70页
        3. 拜金主义的本质:货币的异化第70-72页
第五章 合理的个体主体性的建构第72-83页
    一、 个体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第72-75页
        1. 人类生存结构的变革第73-75页
        2. 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转向第75页
    二、 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第75-78页
        1. 人在对象性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第76-77页
        2. 关系的相互性决定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第77-78页
    三、 从个体主体性走向“个人与生活世界的融合”第78-83页
        1. 对“主体——客体”关系式生活方式的反思第78-79页
        2.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第79-81页
        3. 诗意的栖居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启示--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角度分析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