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1.2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 | 第12-14页 |
1.1.3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2 化学衍生化法 | 第15-16页 |
1.3 化学衍生化方法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第16-20页 |
1.3.1 氨基酸类 | 第17页 |
1.3.2 糖类 | 第17页 |
1.3.3 酸类 | 第17-18页 |
1.3.4 皂苷类 | 第18页 |
1.3.5 生物碱类 | 第18-19页 |
1.3.6 其它类 | 第19页 |
1.3.7 复方中新成分的表征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鉴别与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1-61页 |
2.1 引言 | 第21-31页 |
2.1.1 生物胺的生物合成 | 第22-23页 |
2.1.2 生物胺的理化性质 | 第23页 |
2.1.3 生物胺的生理作用 | 第23-25页 |
2.1.4 生物胺的毒性作用 | 第25-26页 |
2.1.5 中药中生物胺研究概况 | 第26页 |
2.1.6 生物胺的衍生化试剂 | 第26-29页 |
2.1.7 生物胺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1.8 小结 | 第30-31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2.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2.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2.3.3 生物胺的衍生化 | 第32页 |
2.3.4 HPLC色谱条件 | 第32-33页 |
2.3.5 高分辨质谱 | 第33页 |
2.3.6 生物胺的含量计算 | 第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59页 |
2.4.1 HPLC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 | 第33-35页 |
2.4.2 衍生化条件优化 | 第35-41页 |
2.4.3 中药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考察 | 第41-49页 |
2.4.4 药材中生物胺类成分的鉴定 | 第49-53页 |
2.4.5 生物胺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 第53-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于可能的生源关系鉴别与测定麻黄中的生物胺类成分 | 第61-69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62-63页 |
3.3.3 生物胺的衍生化 | 第63页 |
3.3.4 HPLC色谱条件 | 第63页 |
3.3.5 高分辨质谱 | 第63页 |
3.3.6 生物胺的含量计算 | 第6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3.4.1 麻黄与麻黄根中生物胺的鉴定 | 第63-66页 |
3.4.2 麻黄与麻黄根中生物胺的含量测定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的鉴别与测定 | 第69-90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9-7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4.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71页 |
4.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71页 |
4.3.3 生物胺的衍生化 | 第71页 |
4.3.4 HPLC色谱条件 | 第71页 |
4.3.5 高分辨质谱 | 第71页 |
4.3.6 生物胺的含量计算 | 第7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4.4.1 中药中生物胺的鉴定 | 第71-73页 |
4.4.2 中药中生物胺的含量测定 | 第73-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90页 |
第五章 生物胺在宁夏枸杞中的分布 | 第90-96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0-91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90-9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91页 |
5.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91页 |
5.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91页 |
5.3.3 生物胺的衍生化 | 第91页 |
5.3.4 HPLC色谱条件 | 第91页 |
5.3.5 高分辨质谱 | 第91页 |
5.3.6 生物胺的含量计算 | 第9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91-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麻黄汤配伍成分变化研究 | 第96-104页 |
6.1 引言 | 第96-99页 |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9-100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100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100-101页 |
6.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100页 |
6.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100页 |
6.3.3 生物胺的衍生化 | 第100页 |
6.3.4 HPLC色谱条件 | 第100-101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对溴异硫氰酸苯酯用于氨基酸的衍生化分析 | 第104-112页 |
7.1 引言 | 第104-108页 |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8页 |
7.2.1 实验材料 | 第108页 |
7.2.2 实验仪器 | 第108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7.3.1 氨基酸溶液的制备 | 第108页 |
7.3.2 衍生试剂溶液的制备 | 第108页 |
7.3.3 氨基酸的衍生化 | 第108-109页 |
7.3.4 高分辨质谱 | 第109页 |
7.4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1页 |
7.4.1 对溴异硫氰酸苯酯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7.4.2 对溴异硫氰酸苯酯衍生氨基酸 | 第110-11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结论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