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面向云环境的资源分配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4-16页
    1.3 博士期间工作第16-17页
    1.4 文章组织结构第17-20页
第二章 云计算资源分配及其研究现状第20-37页
    2.1 云计算资源分配概述第20-25页
        2.1.1 云计算中的不同角色第20页
        2.1.2 云数据中心的资源第20-21页
        2.1.3 云计算资源分配的参考架构第21-25页
    2.2 资源分配研究现状第25-36页
        2.2.1 资源提供第25-29页
        2.2.2 资源映射第29-32页
            2.2.2.1 面向空间维度的资源映射研究第29-31页
            2.2.2.2 面向时间维度的资源映射研究第31-32页
        2.2.3 服务器聚合第32-33页
        2.2.4 弹性资源调整第33-36页
    2.3 本文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三章 面向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提供方法第37-54页
    3.1 概述第37页
    3.2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37-39页
    3.3 SPs资源分配框架第39-41页
    3.4 云服务提供商的虚拟机提供第41-45页
        3.4.1 问题描述第41-42页
        3.4.2 虚拟机提供模型及算法第42-45页
    3.5 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分配第45-48页
        3.5.1 用户效用函数第45-46页
        3.5.2 用户满意度优化算法第46-48页
    3.6 实验验证第48-53页
        3.6.1 仿真环境第48-49页
        3.6.2 结果分析第49-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面向时空约束的虚拟机资源映射方法第54-68页
    4.1 概述第54页
    4.2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54-56页
    4.3 虚拟机资源映射第56-59页
        4.3.1 能耗模型第56-57页
        4.3.2 数学模型第57-59页
    4.4 虚拟机资源映射算法第59-63页
        4.4.1 虚拟机资源映射框架第59-60页
        4.4.2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虚拟机映射算法第60-63页
            4.4.2.1 自适应权重调整第61页
            4.4.2.2 适应度函数第61页
            4.4.2.3 二维粒子编码第61-62页
            4.4.2.4 粒子位置与速度重定义第62-63页
            4.4.2.5 算法流程描述第63页
    4.5 仿真与实验第63-67页
        4.5.1 仿真环境第63-64页
        4.5.2 结果分析第64-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面向服务器聚合的资源调整方法第68-81页
    5.1 概述第68页
    5.2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68-71页
    5.3 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第71-73页
        5.3.1 问题描述第71-72页
        5.3.2 能耗模型第72页
        5.3.3 迁移成本模型第72页
        5.3.4 通信成本模型第72-73页
        5.3.5 全局优化模型第73页
    5.4 优化方法第73-77页
    5.5 仿真与实验第77-80页
        5.5.1 仿真环境第77页
        5.5.2 结果分析第77-80页
    5.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面向应用性能的弹性资源调整方法第81-93页
    6.1 概述第81页
    6.2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81-82页
    6.3 面向应用性能的资源调整第82-89页
        6.3.1 问题描述第82-85页
        6.3.2 虚拟机资源调整方法第85-89页
            6.3.2.1 弹性资源增加算法第86-89页
            6.3.2.2 弹性资源缩减算法第89页
    6.4 实验验证第89-92页
        6.4.1 仿真环境第89-90页
        6.4.2 结果分析第90-92页
    6.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第93-95页
    7.1 总结第93-94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主要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柠檬酸体系无氰镀铜制备及铜膜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高低温低摩擦滚动轴承润滑和密封设计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