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温药物论文

根瘤农杆菌介导的甘草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第7-10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第10-13页
        1.1.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第10-13页
        1.1.2 植物遗传转化的应用第13页
    1.2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第13-14页
    1.3 甘草苷合成途径及其限速酶第14-15页
    1.4 甘草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1 甘草组织培养研究第15-16页
        1.4.2 甘草遗传转化研究第16-1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2.1 供试材料第18-19页
        2.1.1 植物材料第18页
        2.1.2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18-19页
    2.2 方法第19-24页
        2.2.1 外植体制备第19页
        2.2.2 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研究第19-20页
        2.2.3 去子叶胚高效再生途径研究第20页
        2.2.4 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第20-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37页
    3.1 三种外植体不定芽分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第24-26页
        3.1.1 子叶不定芽分化能力第24-25页
        3.1.2 子叶节不定芽分化能力第25页
        3.1.3 去子叶胚不定芽分化能力第25-26页
    3.2 去子叶胚高效再生途径研究第26-29页
        3.2.1 不同浓度 6-BA 溶液浸种对去子叶胚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第26-27页
        3.2.2 分化培养基的再选择第27-28页
        3.2.3 切除胚根和胚芽对促进去子叶胚分化的影响第28-29页
        3.2.4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第29页
    3.3 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第29-37页
        3.3.1 工程菌制备结果第29-30页
        3.3.2 PPT 选择压的确定第30-31页
        3.3.3 侵染菌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3.4 MS 重悬菌体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3.3.5 AS 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3.3.6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3.3.7 Cef 对侵染后的去子叶胚存活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第35-36页
        3.3.8 转化植株 GFP 检测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4.1 甘草遗传转化体系中外植体的选择第37页
    4.2 甘草去子叶胚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第37-38页
    4.3 甘草 PPT 筛选压的确定第38页
    4.4 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因素第38-39页
    4.5 阳性植株鉴定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作者简介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甘油通道蛋白基因StFPS1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及侵染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苗木捆扎机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