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与评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黄曲霉毒素概述第12-13页
        1.1.1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第12页
        1.1.2 黄曲霉毒素的存在和理化性质第12页
        1.1.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第12-13页
    1.2 黄曲霉毒素的限量第13-15页
    1.3 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过程第15页
        1.3.1 黄曲霉毒素的提取第15页
        1.3.2 黄曲霉毒素的净化第15页
    1.4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第15-21页
        1.4.1 薄层色谱法第16页
        1.4.2 荧光光度法第16页
        1.4.3 酶联免疫法第16-17页
        1.4.4 液相色谱法第17-21页
    1.5 本研究立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1页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检测方法比较和评估第23-44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32页
        2.2.1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2.2.2 试剂与溶液第24-25页
        2.2.3 标准溶液配制第25-26页
        2.2.4 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26-29页
        2.2.5 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第29-30页
        2.2.6 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第30-31页
        2.2.7 黄曲霉毒素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2.3.1 液相方法优化第32-35页
        2.3.2 液质条件优化第35-37页
        2.3.3 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第37-42页
    2.4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黄曲霉毒素M_1检测方法比较和评估第44-51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8页
        3.2.1 仪器与设备第44-45页
        3.2.2 试剂与溶液第45页
        3.2.3 标准溶液配制第45页
        3.2.4 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45-46页
        3.2.5 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第46-47页
        3.2.6 黄曲霉毒素试纸条检测方法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0页
        3.3.1 不同类型试纸条之间的比较第48页
        3.3.2 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之间的比较第48-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黄曲霉毒素方法学验证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的方法学验证第51-58页
        4.2.1 标准曲线确定与基质效应评价第51-52页
        4.2.2 方法的定量限第52-53页
        4.2.3 方法的精密度第53-54页
        4.2.4 方法的准确性第54-55页
        4.2.5 方法的特异性第55-57页
        4.2.6 方法的适用性第57-58页
    4.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方法学验证第58-62页
        4.3.1 标准曲线确定与基质效应评价第58页
        4.3.2 方法的定量限第58-59页
        4.3.3 方法的精密度第59页
        4.3.4 方法的准确性第59-60页
        4.3.5 方法的特异性第60-62页
        4.3.6 方法的适应性第62页
    4.4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4页
    5.1 总结第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糠醛和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溶剂效应研究
下一篇:扭拉关系在紧固件实际安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