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人行管道悬索桥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悬索桥的概述 | 第9-10页 |
| ·自锚式悬索桥 | 第10-13页 |
| ·国内外自锚式悬索桥 | 第10-12页 |
| ·自锚式悬索桥的优缺点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介绍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悬索桥计算基本理论及模型建立 | 第16-27页 |
| ·悬索桥计算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 ·弹性理论 | 第16-17页 |
| ·挠度理论 | 第17页 |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17-18页 |
| ·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和计算理论 | 第18-23页 |
| ·主缆垂度效应 | 第18页 |
| ·初始内力效应 | 第18-19页 |
| ·结构大位移效应 | 第19-2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3-27页 |
| ·工程背景 | 第23-25页 |
| ·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悬索桥成桥线形与静力分析 | 第27-60页 |
|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线形理论 | 第27-42页 |
| ·成桥线形理论 | 第27-33页 |
| ·成桥线形计算 | 第33-41页 |
| ·空缆线形 | 第41-42页 |
| ·运营阶段静力计算分析 | 第42-55页 |
| ·人群荷载和管道荷载作用分析 | 第42-46页 |
| ·温度作用分析 | 第46-49页 |
| ·风荷载作用分析 | 第49-52页 |
| ·组合荷载作用分析 | 第52-55页 |
| ·疲劳计算 | 第55-60页 |
| ·按公路钢结构规范计算 | 第55页 |
| ·通过应力幅验算管节点疲劳 | 第55-60页 |
| 第四章 稳定与动力特性 | 第60-66页 |
| ·稳定理论 | 第60-65页 |
| ·成桥稳定分析 | 第60-64页 |
| ·恒载与活载稳定分析 | 第64页 |
| ·恒载与风荷载稳定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主桁方案 | 第66-90页 |
| ·钢管混凝土概述 | 第66-70页 |
| ·钢管混凝土介绍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 ·钢管混凝土的优点 | 第68-69页 |
| ·钢管混凝土的缺点 | 第69-70页 |
| ·全桥静力计算 | 第70-84页 |
| ·成桥阶段分析 | 第70-71页 |
| ·徐变收缩分析 | 第71-74页 |
| ·组合荷载计算分析 | 第74-81页 |
| ·支承弹簧的计算分析 | 第81-84页 |
| ·钢管混凝土方案稳定分析 | 第84-87页 |
| ·成桥稳定分析 | 第84-86页 |
| ·活载与恒载稳定分析 | 第86-87页 |
| ·疲劳计算 | 第87-89页 |
| ·按公路钢结构规范计算 | 第87页 |
| ·通过应力幅验算管节点疲劳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人行桥人致振动特性分析与控制 | 第90-96页 |
| ·人行桥人致振动特性分析与控制 | 第90-95页 |
| ·人行激励作用机理 | 第90-91页 |
| ·模态分析 | 第91-93页 |
| ·共振时加速度响应计算及舒适性评价 | 第93-94页 |
| ·TMD减振设置方案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