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结构振动控制理论 | 第11-17页 |
| ·被动控制 | 第11-15页 |
| ·主动控制 | 第15-16页 |
| ·半主动控制 | 第16页 |
| ·智能控制 | 第16-17页 |
| ·混合控制 | 第17页 |
| ·结构振动控制在桥梁抗震方面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及减震结构设计方法 | 第20-39页 |
| ·粘滞阻尼器的构造 | 第20-21页 |
| ·粘滞阻尼器的耗能原理 | 第21-22页 |
| ·粘滞摩擦耗能 | 第21页 |
| ·孔缩效应耗能 | 第21-22页 |
|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2-27页 |
| ·线性模型 | 第22-23页 |
| ·Kelvin模型 | 第23-24页 |
| ·Maxwell模型 | 第24-26页 |
| ·Wiechert模型 | 第26-27页 |
| ·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7-34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7-29页 |
| ·复模态分析法 | 第29-30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30-31页 |
| ·能力谱法 | 第31-32页 |
| ·能量分析法 | 第32-34页 |
| ·影响粘滞阻尼器性能的因素 | 第34-36页 |
| ·自身构造因素 | 第35页 |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 ·粘滞阻尼器在斜拉桥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 ·粘滞阻尼器苏通大桥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 ·粘滞阻尼器在国内其它斜拉桥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3 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斜拉桥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 ·吉林兰旗松花江大桥的工程概况 | 第39-42页 |
|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 ·模态分析 | 第44-45页 |
| ·吉林兰旗松花江大桥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斜拉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48-69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吉林松花江大桥地震波的选取 | 第48-51页 |
| ·地震波的特性及选取原则 | 第48-49页 |
| ·本文地震波的选用 | 第49-51页 |
| ·延性抗震设计中塑性铰的力学模拟及截面弯矩-曲率求解 | 第51-54页 |
| ·塑性铰的特性及力学模拟 | 第51-53页 |
| ·截面弯矩-曲率的求解 | 第53-54页 |
| ·纵向地震输入下斜拉桥弹性和延性响应时程分析 | 第54-56页 |
| ·斜拉桥主塔延性构件的强度验算 | 第56-59页 |
| ·设置粘滞阻尼器的斜拉桥减震研究 | 第59-67页 |
| ·粘滞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 第59-60页 |
| ·粘滞阻尼器的参数选择及优化设计 | 第60-65页 |
| ·粘滞阻尼器安装位置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5 结构因素对斜拉桥抗震性能及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69-91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减震效果研究 | 第69-74页 |
| ·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 第70-72页 |
| ·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粘滞阻尼器的参数选择 | 第72-73页 |
| ·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研究 | 第73-74页 |
| ·不同墩高对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4-79页 |
| ·不同墩高下斜拉桥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 第74-77页 |
| ·不同墩高对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7-79页 |
| ·不同主梁形式对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9-84页 |
| ·两种主梁形式下斜拉桥的地震动响应分析 | 第80-82页 |
| ·两种主梁形式下粘滞阻尼器参数选择及减震效果比较 | 第82-84页 |
| ·辅助墩对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84-90页 |
| ·辅助墩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85-87页 |
| ·辅助墩对粘滞阻尼器参数选择及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结论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