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斑节对虾三种热休克蛋白基因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0页
    1.1 斑节对虾简介第15页
    1.2 热休克蛋白简介第15-16页
    1.3 甲壳动物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三种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第20-46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实验动物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1.3 实验试剂与配制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33页
        2.2.1 总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22-24页
        2.2.2 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第24-31页
            2.2.2.1 引物的设计第24-26页
            2.2.2.2 RACE PCR克隆基因 5'和 3'非编码区第26-29页
            2.2.2.3 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第29页
            2.2.2.4 连接第29-30页
            2.2.2.5 转化第30页
            2.2.2.6 单克隆选取与菌液检测第30-31页
        2.2.3 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1页
        2.2.4 组织表达分析第31-33页
    2.3 实验结果第33-44页
        2.3.1 PmHsp60和PmHsp10基因的鉴定与特征第33-35页
        2.3.2 PmHsp60和PmHsp10系统发育分析第35-38页
        2.3.3 PmHsp60和PmHsp10的组织分布第38-39页
        2.3.4 PmGRP94基因的鉴定与特征第39-41页
        2.3.5 PmGRP94系统发育分析第41-43页
        2.3.6 PmGRP94基因的的组织分布第43-44页
    2.4 讨论第44-46页
第三章 基因在不同环境应激下的表达分析第46-58页
    3.1 实验材料第46页
        3.1.1 实验动物第46页
        3.1.2 实验试剂与配制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2.1 pH应激第46页
        3.2.2 盐度应激第46页
        3.2.3 重金属胁迫第46-47页
    3.3 实验结果第47-53页
        3.3.1 pH应激第47-49页
            3.3.1.1 PmHsp60和PmHsp10在pH应激下的表达第47-48页
            3.3.1.2 PmGRP94在pH应激下的表达第48-49页
        3.3.2 盐度应激第49-51页
            3.3.2.1 PmHsp60和PmHsp10在盐度应激下的表达第49-50页
            3.3.2.2 PmGRP94在盐度应激下的表达第50-51页
        3.3.3 重金属胁迫第51-53页
            3.3.3.1 PmHsp60和PmHsp10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表达第51-53页
            3.3.3.2 PmGRP94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表达第53页
    3.4 讨论第53-58页
第四章 基因的重组表达、蛋白纯化第58-70页
    4.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1.1 实验动物第58页
        4.1.2 实验仪器第58页
        4.1.3 实验试剂与配制第58-59页
            4.1.3.1 SDS-PAGE的配制第58-59页
            4.1.3.2 蛋白纯化所需试剂的配制:第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7页
        4.2.1 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59页
        4.2.2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59-62页
            4.2.2.1 Hsp60和Hsp10基因ORF的获取第59-60页
            4.2.2.2 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第60页
            4.2.2.3 质粒与目的基因的双酶切第60-61页
            4.2.2.4 连接第61页
            4.2.2.5 质粒提取第61-62页
            4.2.2.6 重组质粒转化第62页
        4.2.3 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检测第62-64页
            4.2.3.1 单克隆选取与菌液检测第62页
            4.2.3.2 诱导表达第62-63页
            4.2.3.3 SDS-PAGE检测第63页
            4.2.3.4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第63-64页
        4.2.4 蛋白的纯化第64-66页
            4.2.4.1 原理第64-65页
            4.2.4.2 包涵体的制备第65页
            4.2.4.3 纯化步骤第65-66页
        4.2.5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66-67页
    4.3 实验结果第67-69页
        4.3.1 PmHsp60和PmHsp10的表达和纯化第67-69页
        4.3.2 蛋白浓度测定标准曲线第69页
    4.4 讨论第69-70页
第五章 重组蛋白的活性测定第70-75页
    5.1 实验材料第70页
        5.1.1 实验仪器第70页
        5.1.2 实验试剂与配制第70页
    5.2 实验方法第70-72页
        5.2.1 Hsp60 ATPase活性的测定第70-72页
            5.2.1.1 原理第70-71页
            5.2.1.2 步骤第71-72页
            5.2.1.3 计算第72页
        5.2.2 PmHsp60和PmHsp10分子伴侣活性分析第72页
            5.2.2.1 原理第72页
            5.2.2.2 步骤第72页
            5.2.2.3 计算第72页
    5.3 实验结果第72-74页
        5.3.1 Hsp60 ATPase活性第72-73页
        5.3.2 PmHsp60和PmHsp10分子伴侣活性第73-74页
    5.4 讨论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附录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节对虾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其SNP位点的筛选与验证
下一篇:卵形鲳鲹肝脏和鳃器官在急、慢性低氧胁迫下的生理组织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