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本文的重难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本文的基本结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宏伟计划”的酝酿及其出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1945—1960年美国对西欧政策回顾 | 第16-18页 |
第二节 60年代初美国对西欧政策面临挑战 | 第18-20页 |
一、美苏之间核均势的形成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美国面临严峻的国际收支问题 | 第19-20页 |
三、西方集团内的信任危机 | 第20页 |
第三节 “宏伟计划”的出台 | 第20-25页 |
一、“宏伟计划”的形成 | 第20-22页 |
二、“宏伟计划”内容及其目的预期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力促英国加入欧共体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政策的确立 | 第25-28页 |
第二节 肯尼迪政府在谈判中的努力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戴高乐的否决和联邦德国的保留态度 | 第30-32页 |
一、戴高乐的公开否决 | 第30-31页 |
二、联邦德国对戴高乐否决的默认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肯尼迪政府的政策成了双刃剑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推行“多边核力量”计划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缘起 | 第33-36页 |
第二节 “闪电”导弹危机和《拿骚协定》 | 第36-39页 |
一、“闪电”导弹危机 | 第36-37页 |
二、《拿骚协定》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西欧主要盟国的态度 | 第39-42页 |
一、法国拒绝“多边核力量”计划 | 第39-40页 |
二、英国对“多边核力量”态度的转变 | 第40-41页 |
三、联邦德国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唯一的支持者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流产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贸易扩大法》和“肯尼迪回合”谈判 | 第44-53页 |
第一节 西欧共同市场对美国的挑战 | 第44-46页 |
第二节 《贸易扩大法》的出台 | 第46-49页 |
第三节 展开“肯尼迪回合”谈判 | 第49-50页 |
第四节 “肯尼迪回合”的结果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宏伟计划”受挫的成因分析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国际体系因素:美国两极战略与多元化的趋势的矛盾 | 第53-56页 |
一、建立更安全的国际体系的愿望与维护西方国家团结需要的矛盾 | 第53-54页 |
二、维持美国霸权和西方阵营分化的矛盾 | 第54-56页 |
第二节 国家因素:美国霸权和英、法、德三国对外政策的矛盾 | 第56-63页 |
一、美国的霸权行为与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矛盾 | 第56-57页 |
二、“宏伟计划”与法国伟大政策的矛盾 | 第57-59页 |
三、“宏伟计划”与英国大国政策的分歧 | 第59-61页 |
四、“宏伟计划”与联邦德国政策的差异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决策者因素: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