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21页 |
1.1 引言 | 第7-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1.2 下击暴流荷载 | 第10-15页 |
1.2.1 下击暴流强风荷载 | 第11-15页 |
1.3 输电塔体的动力特性研究情况 | 第15-18页 |
1.3.1 输电塔的动力的建模分析 | 第15-16页 |
1.3.2 输电塔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2 下击暴流的平均成分模拟 | 第21-31页 |
2.1 下击爆流的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1.1 下击暴流的特征 | 第21-24页 |
2.2 国内外下击暴流模拟近况 | 第24-31页 |
2.2.1 下击暴流风场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24-28页 |
2.2.2 功率谱 | 第28-31页 |
3 下击暴流的脉动成分模拟 | 第31-49页 |
3.1 谐波合成法 | 第31-35页 |
3.1.1 谐波合成法理论 | 第31-32页 |
3.1.2 谐波合成法模拟空间三点的风速曲线 | 第32-35页 |
3.2 线性滤波器法 | 第35-38页 |
3.2.1 线性滤波器法理论 | 第35-36页 |
3.2.2 线性滤波器法模拟空间三点的风速曲线 | 第36-38页 |
3.3 进化谱谐波合成法 | 第38-44页 |
3.3.1 进化谱理论 | 第38-39页 |
3.3.2 进化谱谐波合成法理论 | 第39-40页 |
3.3.3 进化谱谐波合成法模拟空间三点的风速曲线 | 第40-44页 |
3.4 下击暴流风速时程三种模拟方法对比 | 第44-49页 |
3.4.1 模拟时间以及功率谱对比 | 第44-46页 |
3.4.2 互相关函数对比 | 第46-47页 |
3.4.3 对比结论 | 第47-49页 |
4 输电塔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9-69页 |
4.1 输电塔的有限元模拟 | 第49-52页 |
4.1.1 输电塔杆件的模拟 | 第49-52页 |
4.2 输电塔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2-54页 |
4.2.1 模态分析的理论 | 第52-54页 |
4.3 输电塔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54-61页 |
4.3.1 输电塔的概况 | 第54-55页 |
4.3.2 输电塔的自振频率以及振型 | 第55-56页 |
4.3.3 结构的稳定性理论 | 第56-57页 |
4.3.4 结构稳定性的判别 | 第57-59页 |
4.3.5 屈曲后平衡路径分析 | 第59-60页 |
4.3.6 输电塔静力屈曲分析 | 第60-61页 |
4.4 输电塔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比较 | 第61-65页 |
4.4.1 近地风荷载的模拟 | 第61-63页 |
4.4.2 输电塔在两种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 | 第63-65页 |
4.5 下击暴流模型参数讨论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69-81页 |
5.1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 第69-71页 |
5.2 输电塔线体系不同攻角下的响应分析 | 第71-73页 |
5.3 构件的破坏准则 | 第73页 |
5.4 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比较 | 第73-79页 |
5.4.1 近地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73-76页 |
5.4.2 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