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目的以及技术路线 | 第8-9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4 预期目标 | 第10页 |
1.5 可行性论证 | 第10-11页 |
2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述 | 第11-14页 |
2.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1 域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 | 第11页 |
2.1.2 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 | 第11-12页 |
2.2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征 | 第12页 |
2.2.1 明显的“目标性” | 第12页 |
2.2.2 较强的“主观性” | 第12页 |
2.2.3 突出的“选择性” | 第12页 |
2.2.4 自由的“相对性” | 第12页 |
2.3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分类 | 第12-14页 |
2.3.1 以权力行使的方式为标准的分类 | 第12-13页 |
2.3.2 以权力运行的过程为标准的分类 | 第13页 |
2.3.3 以权力的作用对象为标准的分类 | 第13-14页 |
3 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14-19页 |
3.1 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现象 | 第14-16页 |
3.1.1 目的的非法性 | 第14页 |
3.1.2 行政机关的消极不作为 | 第14-15页 |
3.1.3 区别执法,有失公允 | 第15-16页 |
3.1.4 轻率独断性 | 第16页 |
3.2 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原因分析 | 第16-19页 |
3.2.1 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16-17页 |
3.2.2 行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 第17页 |
3.2.3 来自外在的干涉 | 第17-18页 |
3.2.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18-19页 |
4 主要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制度 | 第19-22页 |
4.1 英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制度 | 第19页 |
4.2 美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制度 | 第19-20页 |
4.3 法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制度 | 第20页 |
4.4 主要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5 完善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制度的思考 | 第22-32页 |
5.1 立法规制 | 第22-23页 |
5.1.1 加强裁量幅度与授权的立法控制 | 第22-23页 |
5.1.2 加强立法解释 | 第23页 |
5.2 行政规制 | 第23-28页 |
5.2.1 完善行政裁量基准的技术构造 | 第24-25页 |
5.2.2 选取合适的模式制定行政裁量基准 | 第25-27页 |
5.2.3 关于行政裁量基准的程序思考 | 第27-28页 |
5.3 司法规制 | 第28-32页 |
5.3.1 引入调解制度对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 | 第29页 |
5.3.2 行政自由裁量权案件可调解性 | 第29-30页 |
5.3.3 引入调解制度,加强相对人的制约 | 第30页 |
5.3.4 行政自由裁量权案件诉讼调解程序的设想 | 第30-32页 |
6 结语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