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核心概念 | 第11-13页 |
1.2.1 实用文 | 第11-12页 |
1.2.2 科普文 | 第12页 |
1.2.3 阅读教学策略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2.1 升学考试中实用文阅读语料整理分析 | 第22-24页 |
2.1.1 突出对学生实用文理解能力的考察 | 第22-23页 |
2.1.2 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 | 第23-24页 |
2.2 实用文与文学文本的差异 | 第24-26页 |
2.2.1 文体特征不同 | 第25-26页 |
2.2.2 社会功用不同 | 第26页 |
2.2.3 写作对象不同 | 第26页 |
2.2.4 思维方式不同 | 第26页 |
2.3 小学语文实用文亚类及文体 | 第26-29页 |
2.4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第29-31页 |
2.4.1 实用文阅读为小学生参与生活实践铺路 | 第29-30页 |
2.4.2 实用文阅读教学为小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搭桥 | 第30页 |
2.4.3 实用文阅读教学为培育小学生科学精神奠基 | 第30-31页 |
第3章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 第31-47页 |
3.1 调查说明 | 第31-32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31-32页 |
3.2 实用文阅读取向和目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3.2.1 教师教学取向和教学目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2.2 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目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3 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3.1 教师阅读教学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学生阅读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3.4 实用文阅读教学组织过程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4.1 教师教学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4.2 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结果与分析 | 第45页 |
3.5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第4章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 第47-60页 |
4.1 激发阅读兴趣,注重情境创设 | 第47-50页 |
4.1.1 确定阅读取向 | 第47-48页 |
4.1.2 培养阅读兴趣 | 第48-49页 |
4.1.3 创建学习情境 | 第49-50页 |
4.2 强化思维训练,搭建阅读支架 | 第50-55页 |
4.2.1 掌握文体知识 | 第50-51页 |
4.2.2 培养质疑能力 | 第51-52页 |
4.2.3 指导策略应用 | 第52-55页 |
4.3 扩展阅读空间,丰富阅读类型 | 第55-56页 |
4.3.1 突破教材局限 | 第55页 |
4.3.2 融合科学、人文 | 第55-56页 |
4.3.3 创用信息技术 | 第56页 |
4.4 渗透习惯培养,凸显阅读主体 | 第56-57页 |
4.4.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第56-57页 |
4.4.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57页 |
4.5 迁移教学内容,落实阅读实践 | 第57-60页 |
4.5.1 迁移文本知识 | 第57-58页 |
4.5.2 贯穿语言实践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A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第65-67页 |
附录B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